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湖水創世紀新低 以色列擬淡化海水回填加利利海

系級:英一C
姓名:劉心雅
學號:06121349

湖水創世紀新低 

以色列擬淡化海水回填加利利海

2018/6/20 環境資訊中心  
上稿編輯: 鄒敏惠

基督徒相信耶穌曾在以色列最大淡水湖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水面上行走,如今湖面不斷縮水,以色列擬用淡化海水回填。
以色列能源和水利部門Yechezkel Lifshitz說,這個填湖計畫已獲得以色列內閣批准,將在2022年前每年打1億立方公尺的淡水至加利利海。
空拍圖。圖片來源:Itamar Grinberg(CC BY 2.0)
加利利海空拍圖。圖片來源:Itamar Grinberg(CC BY 2.0)
以色列水利部門2017年警告,遭受多年乾旱襲擊的加利利海水量已創下一個世紀以來的新低。
加利利海希伯來語是太巴列湖(Lake Kinneret),海拔200公尺(656英尺),距離海岸28英里(45公里),面積約為62平方英里(160平方公里),聖經稱之為耶穌的神蹟之一。十年前這座湖每年提供4億立方公尺淡水,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庫。
但是一連串乾燥的冬季使其水量大減,每年的抽水量必須限制在3000萬至4000萬立方公尺。
以色列動用其沿地中海岸建造的五座海水淡化廠,設法避免缺水問題。Lifshitz說,這些淡化廠每年供應6.7億立方公尺的水,佔以色列家庭飲用水的80%。
Lifshitz表示後續將再蓋兩座淡化廠——一座在加利利地區,另一座在耶路撒冷以南,完成後將淡水注入以色列北部的加利利海支流。
「我們正在將加利利海轉型成淡化水的水庫,」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說,「這是具有開創性而且相當重要的工作,至少我們是以創新的方式去做,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這麼做過。」
Lifshitz表示,長遠目標是到2030年每年注入11億立方公尺,視需求可增加到12億立方公尺,只是成本相對較高,相當於每立方公尺超過0.70美分。

建築節能先做好 開冷氣不是問題──智能綠塔建築師專訪

建築節能先做好 開冷氣不是問題──智能綠塔建築師專訪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陳文姿報導
「如果冷氣只開一小時就能達到開24小時的效果,開冷氣會有問題嗎?」
跟建築師弗萊(Wolfgang Frey)的對話很有意思,這位正在德國綠色城市弗萊堡(Freiburg)打造新一代建築,配備百萬瓦儲能技術的智能綠塔(smart green tower)建築師,一開場談的不是智慧電網、不是儲能技術,而是「我的曾曾祖父」。
智能綠塔建築師建築師弗萊(Wolfgang Frey)
智能綠塔建築師建築師弗萊(Wolfgang Frey)。後方警察局為他的作品,照片為垂直的木頭外牆及空調設備。攝影:陳文姿

不忘傳統建築智慧  高科技更升級

弗萊父親、祖父都是建築師,家族在弗萊堡土生土長。他從電腦裡翻出一張德國南部黑森林地區木造老屋的照片,指著傳統房舍的共同語言──屋簷、迴廊、陽台,「這是我曾曾祖父留下來的房子,你看,150年來還是保存良好,而且遮陽與通風效果絕佳。」
弗萊解釋更多細節,過去木造老屋順著木頭紋理而建,木頭是垂直的,讓雨水可以快速排出。而現代建築師為了展現摩登潮流感,更喜歡用水平方式堆疊木材,所以木頭很快出現腐朽問題。現代建築師也不愛屋簷,這對夏天會飆過30度的弗萊堡非常不利,缺少遮蔭只會讓屋內更熱。
弗萊直言,不去善加利用太陽光,讓熱直接進到屋裡,再用化石燃料產生的電力去對抗資源,這是最愚笨的。在弗萊的建築師事務所與智能綠塔設計裡,他直接把太陽能板用做屋簷跟陽台。
「我們現在更聰明,太陽能板不僅可以遮蔭,還可以生產綠源,這就是科技!」
弗萊勇於挑戰別人不敢的新嘗試,但骨子裡仍依循傳統建築的基礎。為何沒跟著摩登的建築語言走?他指著頭笑說,「你看,我沒有頭髮,這就是我的優勢。我知道被太陽直射的苦,時時提醒我遮蔭的重要性。」
0613-2
弗萊事務所的外牆直接用太陽能板做陽台建材,省下原本陽台的成本。攝影:陳文姿

保溫隔熱確保省電  節能就是賺錢

建築節能的做法早就深植弗萊的每棟作品中。對於「節能代表吃苦」、「省電就不要開冷氣」,弗萊大表驚訝。他說建築師要了解人的需求。人們追求舒適的生活,要抵抗高溫炎熱,把溫度降低是必須的。「但是」,他反問,「如果冷氣只開一小時就能達到開24小時的效果,開冷氣會有問題嗎?」
他指著弗萊堡一棟警察局外的冷暖氣設備說,大家都搞不清楚這機器到底是什麼,因為它只運轉十幾個小時。
「這是指一年十幾個小時?還是一個月?」記者追問。「是五年,從建築啟用的那天到現在,只轉過12至16小時。所以說,開冷氣完全沒有問題,問題是如何把建築的節能效果提高。」弗萊答。
這棟警察局也是弗萊作品,部分外牆採傳統垂直木條。弗萊堡的冬天可以降至零下20幾度,為了確保冬天有足夠的陽光,夏天又能遮蔭,屋簷的寬度必須配合太陽高度計算。不足時則由窗簾扮演輔助的角色。三層的玻璃外牆能有效減少熱能傳導,加上氣密窗戶,冬天可阻擋室內暖氣流失,夏天也有減少過多熱能進到室內的效果,這在德國非常普遍,效果與價錢跟水泥外牆相差不多。
施工跟材料價格取決於當地市場。在德國,因為建築節能標準額外墊高的成本,約需八到十年才能回本,隨設計與電價而異。以智能綠塔為例,預估回本要等15年。「在電價便宜的地區,推動節能建築是不是更難? 」這對弗萊而言,又是一個怪問題。
他答,一棟建築可是要用上五、六十年,甚至更久。就算要花上二十年才能回本又如何?想像一下,二十年過後,省下的電費都是賺的,四十年後也繼續在賺,這可是一筆龐大的利益啊!
弗萊堡郊區小鎮,左邊是傳統建築,太陽能板屋頂非常普遍
弗萊堡郊區小鎮,左邊是傳統建築,太陽能板屋頂非常普遍。攝影:陳文姿

永續的解答──傳統永續

對弗萊而言,節能只是被動減少能耗,要再進一步增加再生能源,才能達到零碳建築。節能是基本功卻很重要,當一棟建築每年每平方公尺的能耗已經降到7.5度時,零碳目標就不遠了。
弗萊近年在中國有不少作品,做為一位德國建築師,他如何挑戰不同氣候帶的建築節能?他說,很多人想買德國車、德國冰箱,但說到德國房子,卻是行不通的。房子無法世界通行,這項「產品」不能直接放到國外,但「理念」卻可以。首先要從當地的氣候、資源以及人們的習慣開始,一樣要去看傳統建築是怎麼設計的、為什麼這樣設計。
再次回到原點。弗萊說,我們都要向我們的曾祖父、曾曾祖父學習。過去的年代人們因為貧窮,想要省錢、想要節約,這就是節能。對每一分資源都很珍惜,這就是永續。(系列報導,繼續閱讀下篇
智能綠塔(Smart Green Tower)完成後示意圖

「是產業用料不是廢棄物」塑膠洋垃圾來台倍增 環署諾追蹤

「是產業用料不是廢棄物」塑膠洋垃圾來台倍增 環署諾追蹤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賴品瑀報導
英國媒體報導在中國限收洋垃圾之後,歐洲廢棄物轉向東南亞國家,其中英國廢塑膠出口至台灣年增10倍。環保署日前也表示的確掌握,今年第一季從世界各國進口的廢塑膠約有12.89萬公噸,較去年同期成長約2.57倍。
23日環保署再補充說明,第一季從英國進口台灣的廢塑膠,從去年同期的0.60萬公噸,增加為1.47萬公噸,成長達2.46倍,並不是10倍。且進口來台的廢塑膠是廠商「付費購買」的「產業用料」,而非等待處理的廢棄物,主要做為再生塑膠粒料,如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製作成機能性紡織品,以聚乙烯(PE)製作成塑膠棧板、垃圾桶或塑膠瓶罐等。
但也有民眾質疑,國內許多回收後的塑膠仍舊進入焚化廠,環保署也逐步禁用一次性塑膠用品,那麼讓更多國外的廢塑膠進口,豈不自相矛盾?
環保署廢管處處長賴瑩瑩指出,這並不是將國外廢棄物進口至台灣處理。這些進口廢塑膠作為產業用料,必須符合需求,算是塑膠回收循環利用;至於推動限塑政策,則是針對難回收物品以源頭減量方式辦理,兩種策略並不衝突,而是共同建構循環經濟體系。
賴瑩瑩指出,中國實施禁廢令,確實導致屬產業用料的廢塑膠,在國際市場間價格大跌,一來連帶影響國內廢塑膠收購價格,再者,國內塑膠製造廠商會利用跌價時機大量向國外購買進口。
其中,以其他塑膠、乙烯聚合物、苯乙烯聚合物,這三項的廢料、剝屑及碎片為最大宗,今年1到5月進口量共計16.2萬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2.52倍,主要是從日本、菲律賓、美國、英國等國進口。
回收塑膠碎片示意圖。
回收塑膠碎片示意圖。Iulius Costache拍攝, 來源:www.dreamstime.com免費圖庫
賴瑩瑩指出,這些進口的廢塑膠,身份屬製造業所需的「原料」,因此目前依法進口者無需申請許可。不過面對進口數量倍增的狀況,環保署將會同相關部會儘速查明,這些進口廢塑膠是否真的符合產業用料需求、是否摻雜廢棄物,是否衝擊國內二次料供需市場等,進行追蹤檢討。

江蘇萬人龍蝦宴 散席後遺30噸垃圾惹議

江蘇萬人龍蝦宴 散席後遺30噸垃圾惹議

2018年6月19日大紀元報導
據陸媒報導,中國江蘇盱眙官方本(6)月13日主辦的「萬人龍蝦宴」,在5萬食客掃光50噸小龍蝦,但是大餐後卻也留下了各類垃圾30餘噸,引發外界震驚。
「萬人龍蝦宴」是12日開幕的龍蝦節的特別節目,在中國最大的露天山地廣場都梁廣場擺了1,200桌,全城多個餐飲賓館的分會場同時啟動。該活動結束後,當地出動300名清潔工,耗時5個多小時共清理蝦殼、啤酒瓶等各類垃圾30餘噸,搬離桌椅2萬多張。
公開資料顯示,江蘇省盱眙是一幾十來萬人口小縣,設立的經濟開發區就占有幾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以花大價錢請明星炒作當地特產小龍蝦出名。「盱眙國際龍蝦節」創辦於2000年7月,在當地政府的主導下,已經舉辦了18屆。

中國動用衛星捕撈魷魚 全球漁業資源枯竭

中國動用衛星捕撈魷魚 全球漁業資源枯竭

2018年6月19日中央社導
中國運用高科技及政府高額補助,在全球大範圍捕撈海洋生物。目前,中國漁船捕獲量占全球魷魚總捕獲量的50%至70%,導致魷魚價格暴漲和魚類資源枯竭等問題。
南華早報報導,由於中國的大肆捕撈,在魷魚消費量較大的南韓,魷魚的捕撈量較15年前減少了48%。去年,南韓的魷魚價格暴漲了40%以上。同期,日本的捕撈量更是驟降了73%。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稱,全球每年魷魚消費量達270萬噸。而中國的魷魚捕捉漁船在全球範圍內占比過半,全球6成以上的捕撈量被中國漁船佔據。
此外,中國政府補貼漁船擴建,並提供燃料補貼,中國魷魚漁船因此能夠前往遠洋,甚至遠赴阿根廷捕撈。中國的魷魚漁船還採用漁網代替傳統的垂釣方式,以求快速大量捕撈魷魚。

大事記補交截止時間

各位同學請注意,

大事記補交截止時間為今日6/26(二)10:00。

海鳥吞下塑膠塞滿胃 無法進食活活餓死

海鳥吞下塑膠塞滿胃 無法進食活活餓死


2018年06月25日
英國廣播公司攝影團隊在澳洲偏遠的豪勳爵島,捕捉到塑膠污染嚴重以致危害野生動物的畫面,海鳥胃部被塑膠塞滿,無法再進食,因而活活餓死。
英國廣播公司第一台(BBC One)播放的紀錄片「淹沒在塑膠海中」(Drowning in Plastic)顯示,在澳洲東岸外海600多公里遠的豪勳爵島(Lord Howe Island)築巢的成鳥飛到海上,俯衝捕捉小魚和烏賊,以餵食幼鳥。
BBC團隊拍到生物學家用細管灌海水到海鳥胃部,讓牠們自行吐出塑膠塊。
主持人邦寧(Liz Bonnin)說:「看到一隻雛鳥可以吐出這麼多塑膠,太令人震驚了。我們在第2天晚上,看到一隻雛鳥吐出90塊塑膠。」
「但科學家告訴我們,他們有時會從死去的海鳥胃部拉出或幫海鳥吐出200到250塊塑膠。」
系級:化學一
姓名:王哲緯
學號:06133032


環保議題之節能滅碳




時間2014/05/06    作著許倩寧

工業革命以來,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確改善了人類的物質生活條件,而化石燃料的使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能源與動力,但伴隨而來的是大量生產所造成的資源消耗與環境問題,例如新聞上常報導海上油輪發生的原油外洩事件,造成海洋生態浩劫;而陸上輸油管的破裂,同時造成土壤與水源的污染,除了上述影響環境的問題外,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氣候暖化的議題更是近年來國際注重的焦點。20 世紀以來,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日益增加,成為地球暖化現象主要原因,如無具體的改善措施,至21世紀末全球表面溫度平均將非常可能上升攝氏 1.8-4.0 度,而北極地區溫度上升幅度更大,進而造成冰山與冰原的溶化使得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區有被海水淹沒的危機。全球暖化造成氣候變遷已對人類生存造成危機,如果未來沒有積極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形有可能更加嚴重。

  有鑒於此,聯合國大會為了呼應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在「第二次世界氣象大會」的建議,於1990 年年會中通過設立「政府間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談判委員會」,會中討論協商一項議定條款,規定工業國家需積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減緩溫室效應,保護地球,該議定書即為「京都議定書」。而之後的「後京都」的國際氣候談判,是為了接續「京都議定書」的第二階段。目前我國雖非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員國,並未負擔實質減量任務,但身為地球的一份子我國仍不斷推動各項節能減碳的措施,期待能在未來建立環境永續發展的低碳社會。

臺灣能源使用與溫室氣體之現況

  在能源供給方面,台灣地區地狹人稠,且缺乏能源資源,因此形成能源使用需求大,而自產能源不足之現象,主要的來源為進口能源,相較之下自產能源占的比例相對低並呈現逐年下降之趨勢。能源消費方面,依部門別區分,工業部門消費量占我國消費比例極高,其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國總排放量一半以上,因此提升工業部門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工業部門能源消費。至於運輸部門、住宅部門、服務業部門之能源消費雖相對較少,然隨著經濟成長,私人運輸工具成長快速,電氣設備日漸普及,此三部門能源消費成長亦相當快速。

  臺灣的溫室氣體排放來源,依經濟部能源局估算,2010年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達約254 百萬公噸,各部門二氧化碳排放比例,以工業部門的46.1% 為最高,其次交通運輸部門為14.3%,住宅部門佔13.9%,商業部門則為14.2%,農業1.1%(經濟部能源局,2010)。從上述數據看來,工業生產部門佔了總排放量最高,換言之,台灣若要積極因應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與管制,勢必要將產業政策、能源政策與環境政策同時將納入考量。

節能方式

  由於溫室氣體的排放與能源的消費、產業的生產活動、以及生活形態(住宅、商業、及運輸等)息息相關,因此節能是目前各國能源政策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亦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策略之一。為因應減量趨勢,節能技術的研發勢必以傳統耗能部分的改進,並以跨領域之研發規劃無論是傳統技術於節約能源的新利用,或是創意節能科技之新發展,都將應用於實際的產業與日常生活各方面,達到全面性的節能效果。節約能源科技根據應用的領域可區分為:住商節能、運輸節能,以下分別說明之。

  住商節能,住商部門的能源消耗主要來自室內照明以及空調系統,針對此兩項目標進行能源使用效率提升、性能改善建築節能的關鍵。目前在商業辦公大樓中,照明器具以日光燈為主,但在住宅部分仍是採用低能源效率的傳統白熾燈泡。目前國際趨勢提倡使用省電燈泡取代白熾燈泡,省電燈泡的效率為白熾燈泡的五倍,其使用壽命亦可達五倍以上,不但是更經濟的選擇,同時也降低能源消耗、對於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有顯著貢獻,近年來各國皆主動推廣,增加省電燈泡在住商部門的使用率。另外,在建築中採用具有節能功效的建材與設計,像是採光優良的窗戶可以減低室內照明用電,隔熱效果佳的牆壁建材可以在夏天防止日曬、冬天保持室內溫度防止熱散失,可減少空調用電,將有助於進一步達到省電功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此建築又稱綠建築,以台達電在南科的廠房為例,就是以這樣的概念來建造。

中國生產力中心提供的廣告企業能量淬鍊營-內蒙秘境(9/13-17)秋末冬初,五感體驗、共同修練
  運輸節能,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能源使用分配比例來看,超過25% 是使用在交通運輸工具方面,其中,60% 則是用於車輛行駛,因此,世界各國無不加緊發展智慧型車輛,以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務,這幾年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著手在新燃料開發及能源技術等研發技術上。運輸節能部分還包括推動智慧型運輸系統,改善運輸系統運作效能,及發展低污染省能運具或LED 路燈、號誌燈等,需加快技術研發及生產腳步,配合運具能源效率提升之相關措施,提升運輸系統效能、改善運輸工具能源使用效率、改變都市與生活結構等,相信必能擴大節能效益。

  如上所述,提到對各部門推動全面節約能源及提升能源效率方案,希望經由節能技術及高效率產品之應用推廣,來達成降低能源使用量。當我國逐漸邁入已開發國家行列中,經濟結構也將隨產業升級而有所改變,在此過程中,如何把整合性的節能觀念與科技導入住商、運輸、工業等各部門的產業發展,將是決定我國節能減碳的成敗關鍵。因此針對能源消耗量多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部份,如工業中的鋼鐵、石化、水泥業,住商中照明、空調的使用、交通的運輸載具等,需要加強對新的省能技術與高效率設備採用及應用能源管理結合,以提升產品與產業的能源效率,進而擴及產品的使用者,達到全面節能的成效。節約能源與溫室氣體減量基本上是一體兩面,節能效果愈大,相對的溫室氣體減量的效益也更高,畢竟「省一度電比發一度電要容易得多」。

發展綠色能源產業

  在全球氣候變遷與新能源發展潮流中,藉由節能減碳政策推動契機,善用我國產業能力及科技水準,開創台灣產業發展的新領域,建立世界級的能源產業,並藉以能源產業界的力量,促成節能減碳,引領台灣能源供需體系的低碳化及高值化。綠色能源產業推動原則包含下列四項:一、「技術研究」、「產業發展」及「能源貢獻」同時並進。二、依照台灣產業比較利益與優勢,順應市場發展趨勢。三、以產業需求為政策導向,並協助產業克服問題。四、與能源政策目標相結合。現階段政府為發展綠色能源產業,創造新能源產業,以太陽光電與LED 照明光電產業為發展主軸,並輔以風力發電等新興能源產業發展。

我國永續能源政策目標

  綜觀近年來的國際能源發展,在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化石能源價格不斷飆升與能源安全顧慮等困難環境中,以開發再生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發展減碳科技及能源新利用技術為策略,希望解決能源所引發的問題,達到能源、環境與經濟三者永續發展的目的。因此,能源永續發展必須兼顧能源面(如能源多元化及能源穩定供給)、經濟面(經濟活動水準、能源安全與效率及能源價格)與環境層面(如全球變遷與環境污染)等均衡發展,以收最大成效。

  台灣地區自然資源不足,環境承載有限,永續能源政策應由能源供應面的「淨源」與能源需求面的「節流」做起。在能源供給方面,除了致力於推動能源結構改造,積極發展無碳及再生能源之外,在此綱領中亦特別聲明將以「核能」作為無碳能源的選項,同時加速電廠的汰舊換新以提升能源效率之提升;並且將引進淨煤計數及發展碳捕捉與封存技術,以降低發電系統的碳排放;以及使能源價格合理化,規劃短期能源價格能夠反映內部成本,中長期則以漸進方式合理反映外部成本。有關能源需求方面,其推動策略係由各部門著手進行節能減碳之工作;產業部門乃利用調整產業結構使產業朝向高附加價值及低耗能方向調整、進行碳排放權核配、鼓勵企業清潔生產以及扶植綠色能源產業以達到節能減碳效果。運輸部門則主要從建構便捷的大眾運輸系統以及提升私人運具之新車耗能水準著手;住商部門主要以推動綠建築及提升照明等電器設備之能源效率等策略。而政府部門與社會大眾的部分,乃以2015年累計節約7%之目標來推動政府機關及學校減少用電用油,並且進行碳管理、推動全民節能減碳運動及無碳消費習慣。為因應節能減碳措施,政府各部會推出各項相關政策,以鼓勵國人響應配合這保護地球政策,例如環保署與便利商店業者協商,未來均不主動提供免洗筷,共同為垃圾減量及節能減碳貢獻心力;提倡自行車運動、無紙化、植樹造林活動。透過確保持續「穩定」的能源供應、開發對環境友善的「潔淨」能源,與有限資源作有「效率」的使用,以創造跨世代能源、環保與經濟三贏願景。
系级:会三D
姓名:吴建华
学号:04155248

江蘇萬人龍蝦宴 散席後遺30噸垃圾惹議

2018年06月20日

工一A 06116131 洪子媞【愛知目標】311後日本修訂生物多樣性策略 設立三陸國立公園 強調減災、與自然共生

【愛知目標】311後日本修訂生物多樣性策略 設立三陸國立公園 強調減災、與自然共生

時間:2018.06.12
作者:黃鈺婷

2010年在日本名古屋舉辦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0屆締約方大會(CBD-COP10),各國為挽救此前10年未能達成的保育目標,積極訂定下一個10年的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並加入了具體的「愛知目標」,要求各國據以修正並提出更新的「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和行動計畫」(NBSAP)。
這項決議也明文寫入愛知目標第17項:「至2015年,各締約方已制定和通過有效、充分參與及更新的《國家生物多樣性策略和行動計畫》,將其作為一項政策工具並開始執行。」
日本在COP10後修定國家生物多樣性策略2012-2020,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圖片來源:日本環境省

日本生物多樣性基金  助發展中國家履行公約

日本擔任名古屋會議主席,除了積極主導大會決議的通過,也在2011年設立「日本生物多樣性基金」(Japan Biodiversity Fund),由生物多樣性公約祕書處來執行,用以支持發展中國家更新和修訂其國家策略和行動計畫,協助這些國家一起實現「愛知目標」。
這筆50億日圓的資金,主要用在全球各地舉辦研討會和工作坊,針對愛知目標的達成進行培力,提高發展中國家履行公約的能力。該基金協助全球170多個國家參與相關研討,至今已有157個國家完成其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育策略的修訂。
在國際上付出之餘,日本內閣也以相當快的速度在2012年9月完成並通過了《日本國家生物多樣性策略(2012-2020)》,畫出2020年之前實現愛知目標的國家路線圖。
日本快速地回應公約所訂目標的原因,除了因為是COP10大會主辦國外,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大海嘯造成了數萬人民傷亡以及環境變遷,使得日本政府開始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並加速提出新的國家保育策略。

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減災與保育

「這次地震提醒我們,大自然不只帶來富饒的祝福,有時還可能造成嚴重災難。一直以來,我們都把重點放在保護脆弱的環境、與自然和諧共生。然而從現在開始,重要的是要重新思考如何在減少災害風險、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311地震後,日本環境省自然保護局長渡邊綱男在談及「三陸復興國立公園」的規畫時如此說道。
「三陸復興國立公園」是為重建受311地震影響的三陸地區(青森縣、岩手縣和宮城縣),所建立的新形態國家公園。
日本三陸復興國立公園。圖片來源:日本環境省
這片背山、鄰近海岸線的土地與海域,總計陸域面積1萬4635公頃、海域面積4萬1300公頃,整合了原先分散的四個地方自然公園,及陸中海岸國立公園,也納入青森縣八戶市蕪島、大須賀海岸、中須賀海岸以及種差海岸天然草坪等,這些地區長久以來就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提供觀光服務。
公園的規畫與防災、減災和漁業復興有密切的關係,日本政府稱這座自然公園為「綠色重建」的核心:「從這座公園開始,要向下一代傳遞由森林、鄉村、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所培育出來的在地自然環境和生活方式,藉以了解大自然的恩惠及危險,並利用這些知識重建該地區。」此外,也宣示要透過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實踐和生態旅遊的推動,來協助災區復原。

走訪三陸復興國立公園  深度體驗自然與人文風光

此地沿海物產及海洋資源豐富,乾柿、牡蠣、新卷鮭、海草等,都是當地人重要的生計來源:被半島包圍的山田灣內,漂浮著成千上百的牡蠣養殖筏;小袖海岸奇特的礁岩區海域,有聞名的海女下海捕魚;氣仙沼市海岸東北最大的離島大島,採用眾人圍網方式捕撈海產,還有東北地區傳統小型漁船Sappa在海面作業。
日本東北地區的海女採集文化,反應當地人與環境互動的生活方式。圖片來源:日本環境省
三陸復興國立公園提供當地飲食體驗。
這些因應自然環境所發展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在三陸國立公園成立後,規劃為讓遊客體驗的深度旅遊內涵,遊客不僅可參與圍網捕撈海鮮、搭乘Sappa船遊覽海岸風光,也可在岸上的海濱小屋品嘗新鮮牡蠣。日本環境省在沿岸四縣都設立了遊客中心,提供旅遊資訊並舉辦各種活動。
進入沿海市鎮,則是當地日常和歷史文化的體驗,例如早市朝食、岩手縣大船渡市的虎舞,宮古市的黑森神樂、野田村的鹽道等,都是當地居民與自然資源緊密共生所衍生的文化。
自然景觀和生態更是三陸公園極力推銷的地方特色。「陸奧海風步道」是由北而南串聯起的全長900公里海岸步道,從北端的青森縣八戶市蕪島地區開始,一直延伸到福島縣蘇馬市的松川寺,目前已完成並開放的步道共711公里。
海岸步道起點的蕪島,是日本唯一可近距離觀察黑尾鷗繁殖的地方,因其叫聲像貓,在日本又有「海貓」之別稱。每年春天,大約有4萬隻黑尾鷗飛來產卵,與島上黃色的蔓菁形成黃白對比的自然景觀,蕪島神社每年四月會舉辦「蕪島祭典活動」,吸引許多遊客前往。
蕪島是黑尾鷗繁殖地。圖片來源:日本環境省
青森縣八戶市的種差海岸,可見各種奇特的珊瑚礁岩、草地、沙灘和松樹林,迎山面海,景觀特殊;登上靠內陸的階上岳,遠眺太平洋,可見山頂種植的杜鵑花與海色相映;而在釜石市御箱崎千疊敷,有如千塊塌塌米疊起的海蝕平台蔚為奇觀;北山崎的步道上,則有200公尺高的懸崖景觀,在此另可觀賞海上點點的Sappa船隻。

海嘯遺留下的紀念物  大自然的防災教室

岩手縣宮古市的「地震紀念公園中之濱」,保留了海灘上的露營地現場,遭大海嘯破壞的設施和殘骸遺留下來,好讓人們記起大自然的可能威脅。環境省提到,三陸公園的重點之一是作為推動永續發展的社會教室,藉由收集和聆聽在地受害者的經驗,提供未來防災教育所需的知識和智慧。
宮古市也保留了海嘯後的田老觀光飯店作為防災教育之用,鋼骨結構飯店的低樓層已遭海水沖走,殘存的現場令人震懾,宮古市因此規劃了防災學習活動,製作防災手冊和影片,並且規劃遊程,帶遊客到堤防、旅館遺址,透過親臨現場解說,讓遊客了解自然災害的威脅和防災意識的重要性。
宮古市保留的海嘯後飯店遺址作為防災教育和導覽。圖片來源:宮古市政府
三陸復興國立公園的創建,貼合著日本近年推廣的里山里海精神,鼓勵當地人進一步適切使用自然資源,居民長久以來利用自然環境所產生的地方生活文化,藉由生態旅遊和深度體驗,讓遊客體會當地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
另一方面,災後重建的防災教育也是公園創設的重要任務,傳遞大自然不僅帶來豐饒的賜予,也可能帶來嚴重的災害:「我們受自然庇護,也受自然威脅。」
劃設保護區可作為對抗天災的緩衝,幫助降低人民、社群和生計的災害風險。三陸復興國立公園的創設,除了改善原本分散各處的公園隸屬於不同管理機關的情形,大範圍尺度的地景亦有利於整體保護區的經營管理,對於天災的恢復力將更有彈性。
日本政府以「綠色重建」的核心規劃三陸復興國立公園,地方政府機關也依循相關政策,推動地區重建和復原,為歷經災難的東北地區帶來新的發展;這也正符合了日本國家生物多樣性策略中所強調,要與在地社區一起重建人與自然的深厚關係,建立以自然生態系統為基礎的富足社會,以及實現生物多樣性所支撐的社會。

屏北三鄉災後重建  以生態旅遊永續經營部落產業

關於災後重建的保育思維,台灣也有相同經驗。位於屏東縣山區的原鄉部落,在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也歷經一段災後重建過程。政府將偏鄉部落遷移下山,在平地建設新部落,然而長久以來原住民部落與原鄉環境互動所產生的生活文化和經濟模式,卻可能因此而消失。
所幸屏東縣政府在災後以里山經濟的模式來重建部落,將三地門、瑪家和霧台三鄉整併為屏北三鄉生態旅遊廊道,沿著台24線與縣道185的原鄉道路,以生態旅遊的型態為部落產業復甦帶出新的發展。
莫拉克風災後屏東縣政府為原鄉規劃屏北生態旅遊,強調尊重自然和族群文化。攝影:李育琴
為凝聚部落共識和促進均衡發展,由當地組織聯合組成「屏北生態旅遊合作社」,將三鄉的觀光產業推廣視為一個整體,合作社由部落自主營運、永續發展,強調以愛護山林、尊重族群文化的角度推廣原鄉生態旅遊,並且跨域整合行銷三鄉的特色產業。
莫拉克風災後,崩毀的原鄉道路經過整修和重建,台24線上過往的觀光景點,遊客陸續回流。不同以往的是,災後部落的產業重建,更強調了原住民的傳統智慧以及與自然的互動,透過帶領遊客深度體驗當地獨有的生態和文化,打造出屏北生態旅遊的獨特品牌。

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系級:英一B
姓名:謝妮庭
學號:06121203

中國說NO!日中韓環境部長會議公布大氣污染報告生變

南韓首爾近年來飽受空汙之苦,甚至連職棒都因空汙嚴重而延賽,認為是與中國相鄰所致。(美聯社)
2018-06-24 18:08 自由時報

日中韓三國環境部長會議於23-24日在中國江蘇省蘇州市舉行,本要在此會議上公開《東北亞大氣污染物長距離跨界輸送項目》的計畫,但因中國的反對,公開計畫因而流產、無限延期。
    綜合外媒報導,本要在此次部長會議上公布的大氣污染報告的計畫,因中國反對而流產;中方認為,報告中部分數據有些陳舊,若不加修改就公開,「可能造成誤會」;另也指出,在2017年環境部長會議上通過的協議中,對於公開報告一事寫的是「期待(expect)」,而非「同意(agree)」,因此中國認為沒有義務要把報告公諸於世。
    另外,日本環境相中川雅治與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也舉行個別會談,就日前發現來自中國的貨櫃內多次發現原產南美的有毒「紅火蟻」問題,日本要求中國對此問題採取措施,對此中國表示,將盡最大努力與日本相關部門合作。
    系級:英一B
    姓名:謝妮庭
    學號:06121203

    向韓、中報告核災善後 力促安心用核災區食品

    2018-06-24 23:35 即時新聞/自由時報
    日、中、韓三國環境部長會議23日在中國江蘇省蘇州市登場,日本環境相中川雅治會中向南韓環境部長金恩京、中國環境部長李幹傑說明日本福島核災的善後進度,並希望2國能取消對核災區食品的進口禁令。
    日本政府表示,在福島核災區食品安全方面,日方採取更高規格的檢驗標準,期盼南韓與中國能夠放心食用核災區產出的食品。(美聯社)
    根據《共同社》報導,中川雅治指出,福島核災善後業務已全數執行完畢,除有部分區域仍因高輻射量無法供人居住,在食品安全方面,日方採取更高規格的檢驗標準,期盼南韓與中國能夠放心食用核災區產出的食品,政府現正積極推動福島當地的環境整建工程。
    南韓目前禁止進口日本因福島核災致變的8縣產水產品,當中包括產地來自福島、青森、岩手、宮城、茨城、櫪木、群馬、千葉;中國則是禁止進口日本10地區產出的任何食品與飼料,被限制產品輸入中國的產地有福島、宮城、茨城、櫪木、群馬、千葉、長野、琦玉、新瀉與東京。
    日中韓三國環境部長會議23日在中國江蘇省蘇州市登場,日本環境相中川雅治(左)向南韓環境部長金恩京(右)、中國環境部長李幹傑說明日本福島核災的善後進度。(歐新社

      花蓮環保公園海岸線倒退昔日掩埋垃圾裸露

      系級:工一A
      學號:06116137
      姓名:林謐
      花蓮環保公園海岸線倒退昔日掩埋垃圾裸露
      2018/06/25民視新聞
      過去是垃圾掩埋場的花蓮環保公園,經過近十年的海浪拍打,海岸線後退20公尺,導致原本掩埋在底下的垃圾也裸露出來,為了解決問題,花蓮市公所向中央申請經費,以水泥保護垃圾,把邊坡改成階梯狀、覆蓋植栽,暫時把垃圾壓住。

      一望無際的海洋,美麗的東海岸,但低頭一看,邊坡泥土夾雜許多垃圾,不管是寶特瓶、塑膠袋,大大小小的塑膠品都有,過去是垃圾掩埋場的花蓮環保公園,斷崖邊經過海浪拍打,所有垃圾都裸露出來。
      會這麼擔心不是沒有原因,花蓮環保公園沿岸,近十年經過海浪拍打,海岸段已經被侵蝕20公尺以上,而且還在倒退中,土地被掏空,造成過去掩埋場的垃圾外露,保守估計有100萬噸的垃圾,但不可能全數挖空、移除,因此以水泥保護垃圾,成了花蓮的例行公事。
      原本市公所向環保署爭取1000萬經費,把邊坡改成階梯狀,把垃圾壓住,不讓海浪捲走,一度因覆土量不足,無法植草停工,如今申請變更工程,希望能徹底解決海岸線的垃圾問題。怎麼處理陳年垃圾,很棘手,沒想到有惡劣業者,竟然相中清水斷崖,往下丟廢輪胎。
      一顆顆廢棄輪胎沿著清水斷崖丟棄,斷崖有多長,輪胎就有多少,海岸邊更是驚人,數量多到數不完,環保局人員和警方,得危險垂降勘查。
      花蓮市公所努力解決垃圾問題,卻有人把海邊當成自家垃圾場,讓好山好水的花蓮變了調。
      (民視新聞/吳政諺 花蓮報導)
      心得:上週有在高雄的朋友參加淨灘活動,他和朋友兩個人用了四十分鐘,撿了一千一百支吸管,聽到這個數字讓我很驚訝,看到這篇新聞更感慨了。自國中看了過世海龜的解剖影片後,就對於海洋垃圾的議題非常敏感,連帶對減少使用塑膠製品的意識提升,除了海洋生物外,環境污染也是很嚴重的問題。大眾都搞笑得說花東地區好山好水好無聊,美麗的景緻吸引大批人潮卻又帶來大量垃圾,實在很可惜,若大眾的環境保育意識能再更加提高就好了,有機會的話真的想讓每一個人看海龜的影片,我相信每個人看完後都會肅然起敬,從此開始注重環保的。
      系級:英一B
      姓名:謝妮庭
      學號:06121203
      台灣獼猴移除保育類 眼鏡蛇、龜殼花、雨傘節
                                     也是
      2018-06-25 21:19 記者簡惠茹/自由時報
      林務局今天決議,眼鏡蛇等也將從保育類野生動物改列為一般類野生動物。(資料照,記者花孟璟攝)

        除了台灣獼猴,山羌、白鼻心、眼鏡蛇和龜殼花也移除保育類!農委會林務局今天下午召開諮詢委員會議,共有17種動物從一般類升級到保育類,還有8種保育類野生動物調整為一般類;林務局表示,經過預告程序廣泛收集相關意見後,才會進行公告。

        林務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議」決議,除了台灣獼猴確定從保育類動物移除以外,林務局表示,會中評估國內原生野生動物分級,共有17種動物從一般類調整到保育類,還有8種野生動物從保育類調整為一般類。
        山羌在野外相當常見,林務局今天決議將自保育類野生動物名單移除。(資料照)

        台灣朱雀等17種升級為保育類

        從保育類移除的野生動物包含台灣獼猴、山羌、白鼻心、大田鷸、眼鏡蛇、龜殼花、雨傘節、短肢攀蜥8種;而從一般類升級為保育類的17種,其中有16種鳥類,包含台灣朱雀、白耳畫眉、青頭潛鴨、金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