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體壇掀起環保熱 十個綠色行動方案帶你看

系級:日二C
姓名:洪婉翊
學號:05122334

體壇掀起環保熱 十個綠色行動方案帶你看

2018年06月06日   環境資訊中心  編譯:吳宜靜  審校:彭瑞祥 
重大體育賽事每一賽季都會產生高達75萬個塑膠瓶罐,有鑑於此,綠化體育行業,透過全球體育賽事平台來加強體育迷的環保意識,勢在必行。
不只是潛水員深入海底收集垃圾、慢跑者沿路撿拾廢物,一群運動員、體育愛好者和體育社群,正聯手對抗毒害海洋的塑膠污染問題。
6月5日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發起「塑戰速決」(beat plastic pollution)行動倡議,全球體壇也不落人後。早在4月,聯合國環境署便與英國政府合作,在4月的大英國協政府領袖會議期間組織了一次「體育主題」早餐會。期間,英國環境大臣邁克爾·戈夫(Michael Gove)會見了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等體育組織領導人,敦促他們積極尋找創新解決方案,商定對抗塑膠污染的相關行動方案。

1、帆船賽:「清潔海洋」保衛戰  航行4.5萬海里收集微塑膠資料

Volvo Ocean Race環球帆船賽是世界上最漫長和艱苦的體育比賽(照片來源:Volvo Ocean Race)
Volvo Ocean Race環球帆船賽是世界上最漫長和艱苦的體育競賽,為了公眾對環境永續和海洋塑膠污染的意識,參賽的七支船隊要耗時八個月,環球航行4.5萬海里,途經全球環境最惡劣的海域,挑戰最凶險的自然環境。
今年,「塑戰號」( Turn the Tide on Plastic)代表聯合國環境署「清潔海洋」的計畫出戰。在船長迪·卡夫瑞(Dee Caffari)的帶領下,「塑戰號」參與了環球帆船賽的科學計畫,在航程中收集塑膠微粒相關資料。
卡夫瑞表示:「我們正在收集人類不容忽視的資訊,透過在船上進行的科學試驗,我們能獲得塑膠微粒的原始數據。希望將來我們會看到水中微塑膠的數量發生改變。」

2、板球:印度和英國朝向零廢棄、淘汰塑膠吸管

印度班加羅爾和印多爾的板球賽事,正朝零塑膠邁進。路透社照片,取自聯合國環境署網站
印度班加羅爾(Bengaluru)和印多爾( Indore)兩座城市的體育賽事,正實施「環保協議」──班加羅爾的欽奈斯瓦米(Chinnaswamy)體育場實施了零廢棄政策,在印度超級聯賽期間,身穿綠衣的志工負責分類垃圾,並透過教育來提高觀眾的環保意識。一場賽事大約會有4萬名觀眾,每場比賽下來,會產生3~4公噸垃圾。一直以來,這些垃圾都不經分類,直接送到垃圾掩埋場。
根據這項剛起步的「綠色協議」,體育場會設置不同的垃圾箱,分別收集乾、濕垃圾,志工必須確保垃圾丟到正確的箱子。濕垃圾將送到沼氣或堆肥廠,而乾垃圾將回收再利用。販售食物的攤商也必須使用由檳榔葉或玉米澱粉製作的餐盤。
印多爾賽事的「環保協議」詳列了72種減量、重複使用以及回收體育場垃圾的方法。該體育場宣布要在2019年實踐零塑膠。包括區域和市府機關、板球隊和聯合國環境署,都是這項政策的協力機構。
去年,英國倫敦的橢圓板球場( Kia Oval cricket grounds)也發出聲明:要在2020年全面實現「零塑膠」的標。該球場以環保杯取代之前銷售的塑膠杯,並安裝了20個免費的飲水機和水龍頭,同時提供2萬個限量版、可重複使用飲料瓶。從本賽季起,橢圓板球場已經開始禁用塑膠吸管,並推出了可用作堆肥(混合肥料)的咖啡杯,場內的商店也逐步止使用塑膠袋。

3、足球:禁用一次性塑膠製品  採用海洋廢棄物球衣

英國托特納熱刺隊宣布,下一賽季啟用的新體育場將實施一次性塑膠製品禁令。照片取自維基百科。
英格蘭的托特納熱刺隊(Tottenham Hotspur)儘管恐怕與今年的英超聯賽冠軍無緣,但他們在塑膠垃圾問題上始終是冠軍角色。今年4月,該隊宣布下一賽季啟用的新體育場將實施一次性塑膠製品禁令,其中包括禁用塑膠吸管、塑膠攪拌棒、塑膠餐具以及包在這些用品上的一次性塑膠包裝。
在美國,愛迪達(Adidas )和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Major League Soccer)推出了Parley Ocean Plastic布料(由海洋塑膠垃圾回收製成的纖維布料)織成的系列運動服裝,在世界地球日那個週末的比賽中,23個球隊的全體球員都穿起了的Parley 2018特別版球衣。

4、橄欖球:英國推出球迷杯  可當紀念品或退押金

特維克納姆體育場。照片取自維基百科。
特維克納姆體育場(Twickenham)是英格蘭國家橄欖球隊的主場球場,它推出了一款可重複使用的球迷杯,取代容易破損的一次性杯子。
當顧客購買第一杯飲品時,他們需要額外支付1英鎊押金。在一天賽事結束後,球迷可留下杯子當紀念品,或選擇退還給吧台、取回押金。
在此之前,一場國際性比賽大約供應6萬6244公升啤酒,這也意味著會有14萬個一次性塑膠杯被丟棄。

5、田徑:倫敦馬拉松  挑戰塑膠瓶罐垃圾

倫敦馬拉松今年採取採用可堆肥回收的杯子,以減少塑膠廢棄物。路透社照片,取自聯合國環境署網站
今年的倫敦馬拉松賽是有史以來最火熱,也是最獨一無二的,因為舉辦方嘗試推行可堆肥的杯子來減少一次性塑膠瓶罐使用,以杜絕往年賽後塑膠瓶罐散落滿地的現象。
大會在沿線的三個飲水站放置了約9萬個杯子,此外,大會也為選手準備了76萬個可回收的塑膠瓶,比賽結束後,這些瓶罐將被回收利用,並追蹤杯子的使用情況。

6、黃金海岸:2018大英國協運動會  禁用氣球

澳洲黃金海岸。圖片來源:Wikimedia。
2018大英國協運動會(Commonwealth Games)4月間在澳洲黃金海岸舉行。為了保護當地環境以及周邊河川和海洋。大會禁止使用塑膠製成、填充氦氣的氣球,同時也鼓勵觀眾帶著自己的杯子,在場地周圍的飲水區加水飲用。

7、棒球:沒吸管也能喝飲料  白襪隊向塑膠吸管出擊

芝加哥白襪隊,第一支拒用塑膠吸管的大聯盟球隊。照片:Ken Lund via Flickr,取自聯合國環境署網站
2018年4月,芝加哥白襪隊響應芝加哥水族館「拒絕塑膠吸管」(Shedd the Straw)倡議,成為第一支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吸管的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球隊。
白襪隊表示,實施這一項行動後,本賽季即減少了21.5萬支塑膠吸管。

8、游泳:從東京到舊金山  冒險家團隊泳入太平洋垃圾帶

勒孔特從東京游到舊金山,將游經太洋垃圾帶協助科學研究。(照片來源:Ben Lecomte)
8900公里的泳程無疑是世界最長距離的游泳。冒險家勒孔特(Ben Lecomte)以科學和永續為名,於2018年5月下旬出發,預計從日本東京游到美國舊金山。旅途中,他將穿越太平洋垃圾帶──這個世界上最大、最知名漂浮垃圾帶,它的面積相當於法國國土的3倍。
在長泳期間,他和後勤團隊將進行八項研究,內容涵蓋了塑膠污染、洋流和輻射等。團隊運用特製網(neuston net)和水體樣本,每天採集海洋微塑膠,幫助研究人員更加了解這些正在進入我們食物鏈的微小污染物。

9、潛水:阿聯潛水愛好者  深入海底清潔海床

一群深海潛水員在阿拉伯海的海床上收集大量垃圾。照片取自Pixabay。
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一群深海潛水員在阿拉伯海的海床上收集大量垃圾,藉此行動來提升大眾對塑膠廢棄物危害的認識,同時,潛水員也追踪記錄該地區的海洋生物。
此計畫發起者為海洋生物學家穆罕默德(Mohammad Falasi),他因為看到海床垃圾覆蓋問題日益惡化,而成立了此潛水小組。每個週末他都和隊友持續進行清理工作,在海床上收集塑膠、金屬、玻璃、陶瓷、橡膠、木材和木炭等廢棄物。

10、邊跑步邊撿塑膠垃圾:瑞典興起Plogging環保健身潮流

Plogging鼓勵跑友「邊跑步邊撿塑膠垃圾」。圖片來源:Several seconds via Flickr.  (CC BY-SA 2.0)
看完以上九項體壇減塑行動,其實,你不需要成為專業運動員,就可以響應運動減塑的行列。瑞典興起一項名為「Plogging」的行動潮流,鼓勵跑友「邊跑步邊撿塑膠垃圾」,目前正在全球掀起浪潮,並於6月5日世界環境日進一步推廣。Plogging一詞取自瑞典語詞彙「plocka」和「jogga」,plocka是撿拾(pick)的意思,jogga則是慢跑(jog)的意思。

      將體育與環保做結合,禁用一次性塑膠、邊運動邊蒐集垃圾、金錢獎勵、流行噱頭等等方式鼓勵民眾執行環保行為,不但獲得娛樂與健康,更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相較於口號更有強烈的吸引力。

2018年6月8日 星期五

生態觀察》 跳耀銀波的歷史 徜徉海中的台灣白海豚

系級:工一A
學號:06116104
姓名:呂品臻
生態觀察》 跳耀銀波的歷史 
徜徉海中的台灣白海豚
2018.06.07 | 16:05
文/文魯彬、楊長苓
白海豚母子對。
白海豚母子對。   圖:張恆嘉/攝
2018年5月8日,台灣躍上美國新聞。新聞畫面中的台灣,不是政治人物也不是都市建築,而是徜徉於湛藍海洋的台灣白海豚 (Sousa chinensis taiwanensis, Taiwanese White Dolphin)。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NOAA) 當日正式宣告台灣白海豚為台灣特有生物,同時認定珍貴稀有的台灣白海豚是亟需進行保育的瀕危物種。這是2008年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將台灣白海豚列為極度瀕臨滅絕 (CR) 的族群之後,美國政府對台灣釋出最強烈的生態關注。而這份報告指定生效日期,正是2018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
 來自NOAA與IUCN的關注
為什麼NOAA與IUCN會如此關注「台灣白海豚」?回顧過去十餘年,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以下簡稱蠻野心足)與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以下簡稱媽祖魚)等夥伴團體,始終深耕台灣白海豚的保育議題:一方面在國內首度倡議「台灣白海豚」為特有亞種的物種認定與保育;一方面也藉著演講、影片、工作坊參與,將台灣白海豚的研究成果帶到世界各地。2007年迄今,討論的議題涵括鯨豚保育、離岸風力發電與非核家園、以及永續漁業的管理經營。更重要的是,我們也持續努力地連結國際資源與台灣在地團體,致力向國際推動台灣白海豚保育議題。令人欣慰的是,IUCN、NOAA等國際保育機構,近年都以實際的行動響應我們的呼籲。 
2008年,蠻野心足、媽祖魚與17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海洋研究專家,成立「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小組(ETSSTAWG, Eastern Taiwan Strait Technical Advisory Working Group)」,針對台灣白海豚議題提供專業的審查、建議、與看法。歷年的研究不僅確立台灣白海豚保育的「五大威脅」:棲地破碎、漁業誤捕、水下噪音、淡水資源減少、空氣與水污染,更以國際學者的參與,帶入全球最新的永續觀點,提出生態與發展的雙贏策略。
2015年,鯨豚研究學者王愈超(John Wang),在科學期刊《Zoological Studies》發表論文指出,位於台灣西海岸的白海豚族群,由於地理區隔顯著,外觀與骨骼構造差異等因素,在演化上應屬台灣特有亞種。根據這份學術研究,王愈超、媽祖魚、蠻野心足、以及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技術顧問小組,奔走國際為台灣白海豚的正名與保育請命。
台灣白海豚正名,兼顧保育與生態外交
2017年,IUCN正式回覆,於公告中將東台灣台海峽的「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正名為「台灣白海豚」。遺憾的是,政府當時倚重的學術團體卻否認台灣白海豚的存在,反而堅稱是與中國、廈門、香港相同的中華白海豚。這種錯認,除了影響台灣白海豚的棲地劃設、延後漁豚互利的政策制定,也損害了台灣政府極有潛力發展的生態外交。 
然而,提供瀕危物種的保育經驗,分享海洋資源的永續模式,是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建立生態外交的絕佳契機。因此,蠻野心足與媽祖魚在今(2018)年五月,邀請北美洲鯨豚命名分類學專家與永續漁業顧問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 博士,至台灣進行調查研究與經驗分享,並拜訪海洋保育署署長黃向文,討論台灣白海豚保育計畫、海洋生態經營管理,藉此找出適合台灣的永續漁業規劃模式,協助成立「駝背海豚」全球性組織,讓世界看見台灣。
我們希望世界看到的台灣,是重視永續漁業發展與海洋生態維繫的全球化國家,因此,政府的前瞻政策必定要包括生態保存與生物多元的觀點,避免後代子孫失去重要的寶藏:離岸風機的架設,獎勵了綠能卻低估了水下噪音對台灣白海豚的衝擊,顯示開發前的環境影響評估不夠充分詳實,應暫停施作、重新調查研究。而正確的棲地劃設與禁止刺網捕魚,可保育海洋生物並維持漁獲永續,則應加速研擬完整的規劃方案。
守護海洋寶藏,豐富歷史記憶
NOAA選擇世界海洋日作為台灣白海豚保育議題的生效日期,清楚地點明:海洋,生物,與文化,是相融相依、共生互惠的國際議題。台灣白海豚,台灣黑熊,台灣櫻花鉤吻鮭,不只是台灣的生態歷史與生命記憶,更是屬於全球的生物寶藏。
台灣是秀麗曼妙的海島國家,從沿岸到漁村,從遠洋到近海,處處都有生態的驚奇,海洋的寬和。願意冒險開拓卻也樂於關懷分享,正是我們身為「海洋民族」與大海之間最美的關係。願政府廣納建言,重視環境,為我們的孩子,留下豐盛永續的漁獲,乾淨無害的能源,台灣白海豚悠遊大海的身影,以及甘甜溫柔的大海的味道。
(文魯彬為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 / 楊長苓為資深研究員)
心得:除了保護生態、瀕臨絕種的物種,也要讓世界看到台灣,讓世界看到這個重視生態保育的國家是存在的,白海豚不是中國的,是台灣特有種。很常會看到捷運站門口站著一群穿著一樣的背心,手裡還拿著一本東西的人,為了宣傳生態保育,在艷陽下,仍然努力的在傳達他們的信念,很讓人佩服,我只有被搭訕過一次,但那次因為是真的趕時間所以拒絕了,下次如果有時間,會想聽聽看他們到底想傳達甚麼。

志工隊守護新莊塭仔底濕地10年有成 6/1起辦攝影展

系級:工一A
學號:06116104
姓名:呂品臻
志工隊守護新莊塭仔底濕地10年有成 6/1起辦攝影展
2018-05-31 17:17
記者葉冠妤/新北報導
志工隊守護塭仔底濕地公園10年有成!明天起(6/1)至8月31日在中港大排願景館舉辦成果攝影展,將塭仔底濕地公園的成長及蛻變、志工臉譜、公園生態多樣性等呈現到大眾眼前,明早10點將舉辦開幕茶會。
  • 中港大排志工每月2次在塭仔底濕地公園實施的生態維護作業,10年來不畏冬日寒風與夏日酷熱的努力下,塭仔底濕地公園的多樣化生態成果,已成為新北市知名的人工濕地公園。(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中港大排志工每月2次在塭仔底濕地公園實施的生態維護作業,10年來不畏冬日寒風與夏日酷熱的努力下,塭仔底濕地公園的多樣化生態成果,已成為新北市知名的人工濕地公園。(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新北市水利局表示,塭仔底濕地公園是中港大排附屬公共設施之一,從2008年的新莊濕地服務隊到中港大排志工隊,前後培訓了200多人次的志工,短期參與的民眾與學生也超過3000人次,10年來透過公私合力,讓塭仔底濕地公園成為新北都會區裡少見兼具休憩、微氣候調節、生物多樣性與防洪的濕地生態公園。
中港大排志工隊前隊長謝堂樹說,塭仔底濕地公園經過10年來的努力,目前園區綠色生態資源豐富,在今年春季調查發現,園區內植物種類高達300種,其中含野生稻、風箱樹、台灣萍蓬草、水社柳、大安水蓑衣、禾草芋蘭等6種被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等級的植物,在塭仔底濕地公園都生長良好,相當難能可貴。

「塭仔底濕地公園10年經營守護志工服勤成果攝影展」,將於明天起在中港大排願景館2樓展出,歡迎各界踴躍觀賞。
心得:濕地一直是我覺得很酷的其中一種生態系,在小小的園區內,植物種類卻高達300種,其中還包含很多屬於瀕危等級的植物。而且園區的溼地不是只能觀光,還具有微氣候調節以及防洪的功能,透過觀光和志工參與活動,希望有更多人能意識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讓地球環境惡化的速度能減低很多。

系級:工一A
學號:06116137
姓名:林謐

路跑年耗百萬件一次性塑膠
台北馬率先反思邀「環保跑者」報名
201867環境資訊中心記者鄒敏惠報導
全台路跑活動一年製造的塑膠垃圾有多少,據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的估算,大約有400萬個免洗杯、300萬件人造纖維(polyester)紀念衫,以及300萬個紀念衫包裝塑膠袋。
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台北市政府與綠色和平合作,年底登場的台北馬拉松將在報名表加入「環保跑者」選項,讓關心環境的參加者自主選擇是否領取紀念衫及完賽衣。綠色和平減塑專案負責人羅可容表示,5月底與市長柯文哲簽署的「綠色永續台北馬拉松」備忘錄,目前也正與新北市府接洽,希望其他縣市跟進,將環保規範納入各級活動賽事審核的流程。

一年784場路跑塑膠垃圾數一數

「看到這個數字,我個人感到非常驚訝。」對於2017年全台總共舉辦了784場路跑活動,羅可容表示,賽事過程中產生極大量的一次性塑膠製品,造成「凡跑過必留下痕跡」,無形中破壞了環境的永續健康。
綠色和平7日公布「馬拉松跑者環保意識大調查」,發現有將近八成的跑者注意過賽事產生的拋棄式製品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其中,免洗杯、寶特瓶,和補給品包裝等,分別是被關注的前三名廢棄物。並且有高達七成的跑者願意自備水杯。

綠色和平指出,賽事發放的紀念衫,通常由合成纖維製成,近年來,多項科學研究指出,合成纖維洗滌後生的微塑膠纖維對海洋與整體生態的危害。在這次的調中,近七成的跑者表示,在了解合成纖維對環境造成影響的資訊後,會避免購買與使用合成纖維的製品。

此外,高達九成以上的跑者表示,願意支持將環保理念納入賽事規劃的路跑活動;也有85%的跑者認為,若地方政府主辦環保永續的運動賽事,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與市民榮譽感。

台北馬鼓勵性減塑也兼顧國際賽事品質

台北市環保局副局長蔡玲儀坦言,台北馬拉松畢竟是具指標性的國際比賽,以27000人的賽事規模,不可能一次就做到不提供一次性水杯。賽事品質、跑者的比賽時間是否受影響,都需納入整體考量。

蔡玲儀表示,台北馬拉松的減塑措施仍以鼓勵性質為主,現場還是會提供一次性水杯,但鼓勵跑者自備水杯。至於是否擔心誘因不足,蔡玲儀不諱言初期有一些擔心,但綠色和平的民調結果顯示出跑者的減塑意願濃厚,也讓她增強不少信心。
蔡玲儀說,環保局會進一步分析跑者的需求,例如追求國際比賽個人紀錄的跑者多會自帶水杯,而目前也在找可重複使用、較為輕便的水杯。賽事方面,除了每個補給站都會重新規劃,方便快速完成補給,也會以更多的志工人力來幫忙補水。

北市府體育局長李再立表示,「體育局一直努力將環保價值放進運動賽事中,我們希望能夠改變台北市體育運動的風貌。今年9月體育局規劃的運動月,也是以『運動讓地球更健康』為主題,我們相信台北馬是一個推動永續運動的指標。」
本次調為綠色和平委託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對象為 2055 歲有參加過路跑賽事的台灣民眾,擴及台灣北中南東四個地區,執行時間為2018514日至522日,由網路調方式進行,共完成 1068 份有效樣本,在 95% 信心水準之下,抽樣誤差為 ±3%
※ 註:若以一場路跑比賽約莫有4000-5000位跑者計算,2017年根據「運動筆記」記錄共有784場路跑賽事,馬拉松比賽的每人建議提供水量為最低水量150毫升與最高水量330毫升,而一個水杯容納的水量控制在120毫升來計算。按最低水量150毫升計算 =4000 x 150/120 = 5000 個免洗杯;(5000 x 150/120 = 6250 個免洗杯;一年784場比賽,總共至少用掉3,920,000~4,900,000個免洗杯。
心得:我沒跑過馬拉松,對現場的狀況不是特別清楚,但透過這些數字多少有些概念。總說要從自己和周遭開始減塑,但沒想過若從這樣的大型活動著手,開始不用塑膠製品對環境更是一大進步,以效率來說更是好上好幾倍。環保局副局長說得沒錯,這種大型賽事不可能不提供一次性水杯,若要用重複使用的水杯也會有衛生上的疑慮,所以若跑者能自備是最好不過了,雖然我蠻好奇那他們要帶著水杯跑嗎,不會重嗎?調查結果讓我蠻意外的,沒想到有如此高比例的民眾會願意自帶水杯,甚至考慮不買紀念衫,大眾對於環境保育的意識越來越高,期望未來真的能減少廢棄物,保育地球。

2018年6月7日 星期四

系級:資一B
姓名:陳昱彤

學號:06156256
營造健康的里山地景 日本對馬山貓的保育策略
2018年06月06日 環境資訊中心上稿編輯: 黃鈺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編按:石虎,台灣唯一的野生貓科動物,因為棲息地與人類活動範圍高度重疊,如今正面臨生存危機,要如何兼及人類生活與石虎保育,成為重要課題。近日,苗栗縣議會因「擔心開發受限」而退回《石虎保育自治條例》,再次帶出淺山地區保育與開發之間的拉扯[1]。借鏡鄰國,同樣擁有珍貴野生貓科動物的日本西表島與對馬島,前者將西表山貓視作當地特色,並據以發展觀光及文創產業;後者,則是以有機水稻種植和家貓族群健康管理計畫,維繫里山生態和生產地景。屏科大野保所的陳貞志老師,特別以日本對馬山貓的保育策略為題,撰文供台灣石虎保育借鏡。
2017年12月,我參加了由亞洲保育醫學學會(Asian Society of Conservation Medicine)在日本對馬島所舉辦的第一屆亞洲野生貓科動物保育工作坊。工作坊舉辦的主要目的,是結合眾人的知識與經驗,並且以對馬山貓(分布於日本對馬島的石虎亞種)的保育工作經驗為案例,討論未來亞洲野生貓科物種保育方案及重要目標。連續五天的工作坊,除了從許多專家學者的報告及討論過程中獲得貓科動物保育知識之外,我也深刻地感受到日本郊山環境的里山地景(Satoyama landscape)變化對於當地住民及野生動物族群的影響。

日本對馬島 郊山地景變化對人與動物的影響

日本人口老化的社會現象,在以農、漁業為主要經濟收入的偏遠離島,如對馬島,更為明顯。
對馬島的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水稻田分布在山區環境的平緩谷地中,除了農耕經濟之外,周圍山區的伐木、造林以及森林資源利用,也是當地住民的重要生活資源;但隨著人口日益老化,過去維持當地地景組成與分布的人為活動因子也逐漸降低其影響力。
舉例來說,許多水稻田廢耕後,原本的田原地景逐漸被演替中的向陽性木本植物所取代,而隨著地景改變,原本的野生動物族群也間接受到影響。
當地耆老提到,水稻耕作的環境具有較高的嚙齒類動物族群,因此常能看到石虎在水稻田周圍捕獵嚙齒類動物。水稻田環境的維繫管理增加了石虎的食物量,預計也間接提高了石虎的族群量。
許多研究已證實,像石虎這類位於食物鏈頂層的物種,其族群的穩定性可抑制許多如嚙齒類動物的小型哺乳動物族群量,增進生物多樣性;此外,也有助於抑制透過嚙齒類動物所傳播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如:萊姆病、漢他病毒等。
因此,水稻田的例行農作以及友善環境的管理工作,不只可以提高石虎族群量,也能降低由食物鏈底層優勢物種傳播疾病的風險;反之,若農業型態為慣行農法,囓齒類動物及石虎都將曝露於農藥環境中,容易增加毒殺及間接毒殺(當石虎誤食遭毒殺之囓齒類動物)的風險。

有機水稻田管理計畫 維護山貓棲地也改善農村凋零狀況

對馬島逐漸凋零的傳統里山地景,近年來已出現轉機。由一群年輕人所組成的NGO組織(佐護ヤマネコ稲作研究会)結合當地農夫,開始以推展對馬島當地有機稻米、保存傳統地景以及保育對馬山貓為志業,應用有機農法進行水稻田的管理。
該NGO組織更以維護對馬山貓棲地為號召,召募志工協助恢復舊有的水田地景以及接下來的水田管理與收成,以實際行動協助解決對馬島勞動力老化的問題,並結合生態學與農業專家,以科學化的方法,協助農夫進行水稻田管理、有機認證以及進行環境周邊的物種監測等。


日本對馬島佐護地區之水稻田地景。攝影:陳貞志
此舉不但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補足農村勞動力,並重建及確保了許多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水田地景。計畫執行後,根據物種監測結果,鳥類和兩棲爬蟲類的數量都有增長,且據當地農民及NGO志工表示,他們也更加頻繁地看到對馬山貓出沒在農田附近。


對馬山貓活動於有機農法管理下之水稻田周邊。攝影:佐護ヤマネコ稲作研究会Hajime Yoshino,經拍攝者同意使用於本文。
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s)中所提倡的社會、經濟及生態的共存、永續及健康等概念,在對馬島佐護地區的有機水稻種植計畫中展現無遺。

避免家貓帶原病毒影響對馬山貓族群 日推家貓節育與疫苗注射

分布於里山地景中的動物,我們可以將其簡單的分類成家畜禽與野生動物,其中,家畜又可再細分成自由活動(或流浪)及限制活動個體。
與台灣郊區環境不同的是,待在對馬島一周期間,我未發現任何自由活動的犬隻。詢問對馬山貓保護暨收容站以及對馬巿的工作人員,他們也表示當地沒有流浪犬隻;然而自由活動的家貓個體卻常見於農村與森林的邊緣環境中。
近幾年來,對馬島家貓所感染的病原受到極大的重視,因為研究顯示野外對馬山貓個體感染了由當地家貓所帶原的貓後天免疫缺乏病毒(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後續的研究更顯示自由活動家貓與對馬山貓的活動範圍高度重疊,而且貓後天免疫缺乏病毒廣泛感染了對馬島的家貓族群。此外,於家貓族群也發現了高比例的貓白血病病毒(Feline Leukemia virus)感染,這兩種在家貓族群中所發現的病毒,都可能對於對馬山貓族群造成巨大的衝擊。
因此日本政府、學術機構與對馬島當地民眾互相合作進行家貓族群與健康管理計畫,除了進行節育手術以降低家貓族群量,也進行疫苗注射以防止家貓帶原的病原持續溢散到對馬山貓族群。此計畫不但促進了家貓的健康,同時也可降低或避免病原由家貓溢散至對馬山貓族群,以及避免家貓所帶原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如弓蟲症)感染農村環境中的居民。

健康的生態 永續的里山

里山倡議中所強調的生態健康,除了追求生態功能完整外,更與當地居民健康、當地物種健康以及生物多樣性密切相關。由上述有機水稻田管理計畫及家貓族群暨健康管理計畫,便可發現其中的相互關係以及對環境中的人與生物的重要性。
心得:


2018年6月6日 星期三

體壇掀起環保熱 十個綠色行動方案帶你看

體壇掀起環保熱 十個綠色行動方案帶你看

2018年06月06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吳宜靜 編譯;彭瑞祥 審校
重大體育賽事每一賽季都會產生高達75萬個塑膠瓶罐,有鑑於此,綠化體育行業,透過全球體育賽事平台來加強體育迷的環保意識,勢在必行。
不只是潛水員深入海底收集垃圾、慢跑者沿路撿拾廢物,一群運動員、體育愛好者和體育社群,正聯手對抗毒害海洋的塑膠污染問題。
6月5日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發起「塑戰速決」(beat plastic pollution)行動倡議,全球體壇也不落人後。早在4月,聯合國環境署便與英國政府合作,在4月的大英國協政府領袖會議期間組織了一次「體育主題」早餐會。期間,英國環境大臣邁克爾·戈夫(Michael Gove)會見了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等體育組織領導人,敦促他們積極尋找創新解決方案,商定對抗塑膠污染的相關行動方案。

1、帆船賽:「清潔海洋」保衛戰  航行4.5萬海里收集微塑膠資料

Volvo Ocean Race環球帆船賽是世界上最漫長和艱苦的體育比賽(照片來源:Volvo Ocean Race)
Volvo Ocean Race環球帆船賽是世界上最漫長和艱苦的體育競賽,為了公眾對環境永續和海洋塑膠污染的意識,參賽的七支船隊要耗時八個月,環球航行4.5萬海里,途經全球環境最惡劣的海域,挑戰最凶險的自然環境。
今年,「塑戰號」( Turn the Tide on Plastic)代表聯合國環境署「清潔海洋」的計畫出戰。在船長迪·卡夫瑞(Dee Caffari)的帶領下,「塑戰號」參與了環球帆船賽的科學計畫,在航程中收集塑膠微粒相關資料。
卡夫瑞表示:「我們正在收集人類不容忽視的資訊,透過在船上進行的科學試驗,我們能獲得塑膠微粒的原始數據。希望將來我們會看到水中微塑膠的數量發生改變。」

2、板球:印度和英國朝向零廢棄、淘汰塑膠吸管

印度班加羅爾和印多爾的板球賽事,正朝零塑膠邁進。路透社照片,取自聯合國環境署網站
印度班加羅爾(Bengaluru)和印多爾( Indore)兩座城市的體育賽事,正實施「環保協議」──班加羅爾的欽奈斯瓦米(Chinnaswamy)體育場實施了零廢棄政策,在印度超級聯賽期間,身穿綠衣的志工負責分類垃圾,並透過教育來提高觀眾的環保意識。一場賽事大約會有4萬名觀眾,每場比賽下來,會產生3~4公噸垃圾。一直以來,這些垃圾都不經分類,直接送到垃圾掩埋場。
根據這項剛起步的「綠色協議」,體育場會設置不同的垃圾箱,分別收集乾、濕垃圾,志工必須確保垃圾丟到正確的箱子。濕垃圾將送到沼氣或堆肥廠,而乾垃圾將回收再利用。販售食物的攤商也必須使用由檳榔葉或玉米澱粉製作的餐盤。
印多爾賽事的「環保協議」詳列了72種減量、重複使用以及回收體育場垃圾的方法。該體育場宣布要在2019年實踐零塑膠。包括區域和市府機關、板球隊和聯合國環境署,都是這項政策的協力機構。
去年,英國倫敦的橢圓板球場( Kia Oval cricket grounds)也發出聲明:要在2020年全面實現「零塑膠」的標。該球場以環保杯取代之前銷售的塑膠杯,並安裝了20個免費的飲水機和水龍頭,同時提供2萬個限量版、可重複使用飲料瓶。從本賽季起,橢圓板球場已經開始禁用塑膠吸管,並推出了可用作堆肥(混合肥料)的咖啡杯,場內的商店也逐步止使用塑膠袋。

3、足球:禁用一次性塑膠製品  採用海洋廢棄物球衣

英國托特納熱刺隊宣布,下一賽季啟用的新體育場將實施一次性塑膠製品禁令。照片取自維基百科。
英格蘭的托特納熱刺隊(Tottenham Hotspur)儘管恐怕與今年的英超聯賽冠軍無緣,但他們在塑膠垃圾問題上始終是冠軍角色。今年4月,該隊宣布下一賽季啟用的新體育場將實施一次性塑膠製品禁令,其中包括禁用塑膠吸管、塑膠攪拌棒、塑膠餐具以及包在這些用品上的一次性塑膠包裝。
在美國,愛迪達(Adidas )和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Major League Soccer)推出了Parley Ocean Plastic布料(由海洋塑膠垃圾回收製成的纖維布料)織成的系列運動服裝,在世界地球日那個週末的比賽中,23個球隊的全體球員都穿起了的Parley 2018特別版球衣。

4、橄欖球:英國推出球迷杯  可當紀念品或退押金

特維克納姆體育場。照片取自維基百科。
特維克納姆體育場(Twickenham)是英格蘭國家橄欖球隊的主場球場,它推出了一款可重複使用的球迷杯,取代容易破損的一次性杯子。
當顧客購買第一杯飲品時,他們需要額外支付1英鎊押金。在一天賽事結束後,球迷可留下杯子當紀念品,或選擇退還給吧台、取回押金。
在此之前,一場國際性比賽大約供應6萬6244公升啤酒,這也意味著會有14萬個一次性塑膠杯被丟棄。

5、田徑:倫敦馬拉松  挑戰塑膠瓶罐垃圾

倫敦馬拉松今年採取採用可堆肥回收的杯子,以減少塑膠廢棄物。路透社照片,取自聯合國環境署網站
今年的倫敦馬拉松賽是有史以來最火熱,也是最獨一無二的,因為舉辦方嘗試推行可堆肥的杯子來減少一次性塑膠瓶罐使用,以杜絕往年賽後塑膠瓶罐散落滿地的現象。
大會在沿線的三個飲水站放置了約9萬個杯子,此外,大會也為選手準備了76萬個可回收的塑膠瓶,比賽結束後,這些瓶罐將被回收利用,並追蹤杯子的使用情況。

6、黃金海岸:2018大英國協運動會  禁用氣球

澳洲黃金海岸。圖片來源:Wikimedia。
2018大英國協運動會(Commonwealth Games)4月間在澳洲黃金海岸舉行。為了保護當地環境以及周邊河川和海洋。大會禁止使用塑膠製成、填充氦氣的氣球,同時也鼓勵觀眾帶著自己的杯子,在場地周圍的飲水區加水飲用。

7、棒球:沒吸管也能喝飲料  白襪隊向塑膠吸管出擊

芝加哥白襪隊,第一支拒用塑膠吸管的大聯盟球隊。照片:Ken Lund via Flickr,取自聯合國環境署網站
2018年4月,芝加哥白襪隊響應芝加哥水族館「拒絕塑膠吸管」(Shedd the Straw)倡議,成為第一支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吸管的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球隊。
白襪隊表示,實施這一項行動後,本賽季即減少了21.5萬支塑膠吸管。

8、游泳:從東京到舊金山  冒險家團隊泳入太平洋垃圾帶

勒孔特從東京游到舊金山,將游經太洋垃圾帶協助科學研究。(照片來源:Ben Lecomte)
8900公里的泳程無疑是世界最長距離的游泳。冒險家勒孔特(Ben Lecomte)以科學和永續為名,於2018年5月下旬出發,預計從日本東京游到美國舊金山。旅途中,他將穿越太平洋垃圾帶──這個世界上最大、最知名漂浮垃圾帶,它的面積相當於法國國土的3倍。
在長泳期間,他和後勤團隊將進行八項研究,內容涵蓋了塑膠污染、洋流和輻射等。團隊運用特製網(neuston net)和水體樣本,每天採集海洋微塑膠,幫助研究人員更加了解這些正在進入我們食物鏈的微小污染物。

9、潛水:阿聯潛水愛好者  深入海底清潔海床

一群深海潛水員在阿拉伯海的海床上收集大量垃圾。照片取自Pixabay。
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一群深海潛水員在阿拉伯海的海床上收集大量垃圾,藉此行動來提升大眾對塑膠廢棄物危害的認識,同時,潛水員也追踪記錄該地區的海洋生物。
此計畫發起者為海洋生物學家穆罕默德(Mohammad Falasi),他因為看到海床垃圾覆蓋問題日益惡化,而成立了此潛水小組。每個週末他都和隊友持續進行清理工作,在海床上收集塑膠、金屬、玻璃、陶瓷、橡膠、木材和木炭等廢棄物。

10、邊跑步邊撿塑膠垃圾:瑞典興起Plogging環保健身潮流

Plogging鼓勵跑友「邊跑步邊撿塑膠垃圾」。圖片來源:Several seconds via Flickr.  (CC BY-SA 2.0)
看完以上九項體壇減塑行動,其實,你不需要成為專業運動員,就可以響應運動減塑的行列。瑞典興起一項名為「Plogging」的行動潮流,鼓勵跑友「邊跑步邊撿塑膠垃圾」,目前正在全球掀起浪潮,並於6月5日世界環境日進一步推廣。Plogging一詞取自瑞典語詞彙「plocka」和「jogga」,plocka是撿拾(pick)的意思,jogga則是慢跑(jog)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