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紫琳
學號:06141343
就靠複層玻璃隔熱 不用空調的太陽房子
時間:2018/03/18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每年夏天連續高溫的日子,台灣的用電紀錄往往節節攀升。還記得去年(2017)815全台大跳電吧!然而,九月就有家長提案「為全國中小學加裝冷氣空調,提高學生在夏季酷熱下的學習力。」過去我與大部分的人一樣,時常陷入「開冷氣舒適、消耗能源」與「忍耐不開冷氣、節約能源」這兩種零和選擇思考,直到有機會,在離開冷氣房就冒汗的七月天,頂著艷陽走進台北市青年公園裡的「太陽房子」,竟然感到一陣清涼,太不可思議了!這才知道「太陽房子」在夏天不開空調的情況下,竟能保持攝氏30度以下;冬天霸王級寒流來襲時,室內還是舒服的25度。
實踐被動式節能的太陽房子
親身的體驗促使我認真閱讀汗得學社社長胡湘玲的著作《太陽房子》,想要了解「太陽房子」為什麼能夠維持恆定的溫度。當初茂迪股份有限公司鄭福田董事長就是讀了這本書,有感於書中介紹的德國建築物節能標準有推行的必要,「捐」了一棟依此標準建造的房子給台北市政府,這就是實體「太陽房子」的由來。
而後2015年夏天隨著汗得學社,懷抱著像是與仰慕已久的大明星見面的心情,到德國參訪《太陽房子》裡提到的案例,其中「工匠同業公會職訓中心」裡的「建築與能源展示中心」,展示著各種隔熱材:舊報紙、木質纖維板、發泡玻璃、岩綿……,並且陳列第一線匠師一目了然的一比一施工細節,足見「節能建築」在德國並非廟堂之高,而早已是德國營造業界普遍的產品。
旅途中我也觀察住處的窗戶,發現無論是高級旅館或青年旅社,在都市或鄉村,甚至來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友人家,家家戶戶都裝著「複層玻璃」,百分之百實踐「被動式節能」。「複層玻璃」是指由兩層以上的玻璃構成(在德國建築與能源展示中心甚至還看到「三層玻璃窗」),玻璃之間抽成中空或灌入惰性氣體,以提高玻璃窗的隔熱性。
「被動式節能」的原理就像是保溫杯,利用特殊材質或加厚杯壁,為杯子穿上一層「衣服」, 杯裡的水就可以較長時間維持一定溫度。此原理運用在房屋上,就是使用隔熱材,讓屋內保持令人舒適的溫濕度,進而減少對空調的依賴。
德國「聯邦經濟與科技部」統計:一般家庭有76.6%的能源使用在暖氣空調上,而相同大小的空間,使用冷氣空調來降溫所需要的能源,是使用暖氣的三倍。「未做任何隔熱處理的德國房子」的暖氣使用量,是「符合1995年隔熱法規房子」的兩倍。試想在空調需求最大、供電吃緊的六至八月份,如果台灣的建築物都能夠實踐「被動式節能」,夏季用電就不會屢創新高了。
停止冷氣公害、設計不依賴空調的房子
《住沒有空調的房子》則是來自與台灣氣候風土較為相近的日本,與《太陽房子》同樣強調隔熱(材)與複層玻璃。作者山田浩幸深知海島型氣候夏天濕熱之苦,對於「濕氣」多有著墨,裡頭有非常多東亞人生活的細節,像是風扇、抽油煙機的使用等,是台灣讀者實踐路上的好幫手。
開冷氣無異製造一個新的熱源,又加強別人使用冷氣的需求,是「公害」無誤。山田幸浩還特別換算東京650萬戶人口冷氣使用量產生的熱能,相當於在東京擺上19.5萬台1000瓦的電暖爐。台北盆地的夏天又擺了幾台電暖爐呢?
被動式節能書店 打造環境友善的空間
恬野書是一棟大樓的中間戶,夾在鄰居間,被動式節能實踐在前後門的設計上。由於左右不可能開窗,前後門使用玻璃增加自然光成為一種必然,「複層玻璃」可將代表熱傳透力的U值降到3W/m2k以下(單層玻璃為5.8W/m2k);屋後的玻璃屋頂直接接觸太陽,於是在屋頂下加了20公分厚的發泡玻璃當隔熱層,可減少冷氣的使用。
每當有客人駐足在恬野書的建築書專區,我便會與他多聊兩句,尤其遇到有整修、興建房屋需求或對綠建築有興趣的朋友,絕對會提到《太陽房子》,並推薦他在天氣極熱或極冷時造訪太陽房子,進到屋內用身體感受一下「穿上衣服的房子」的恆溫效果,同時參觀二樓的節能展示館,就像是一本房子的立體說明書。
無論是開源(再生能源)或是節流(被動式節能),都需要將腦袋所想化作實際的行動,期待台灣擁有乾淨永續的能源未來。
_
心得
現今打造綠色建築已成為全球趨勢,與其讓所有的電器產品諸如冷氣、暖氣冠上節能標章不如直接動腦打造綠建築,特別是博物館、圖書館或是店家等耗能耗電量大的場所。利用雙層玻璃間灌入惰性氣體達到隔熱的方法,我覺得很厲害,且除了美觀能作為櫥窗外,尚能解決夏天炎熱的問題,確實不失為好方法。之前看過一則國外的報導,窮困地區的人們面對全球暖化氣溫上升,夏天又無冷氣窘境的解決之道是,利用寶特瓶回收再利用自製冷氣,將寶特瓶保有瓶蓋之處橫切使其有大的切面與小的切面(瓶蓋處),使風從大切面穿過小切面時會進行冷卻,達到冷氣的功效,其原理類似呵氣與嘟嘴吹氣。全球各地無論貧富皆在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節能已是全球趨勢,期望身在台灣的我們也能更加與全球同步。
請與上週使用同一個標籤,以利計算繳交篇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