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

樹木年輪揭密 科學家發現暖化觸發更多雪崩

系級:化學一
姓名:王哲緯
學號:06133032

樹木年輪揭密 科學家發現暖化觸發更多雪崩

2018年3月14日ENS瑞士,日內瓦報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氣候變遷在山區造成的變化很多,包括冰川的退縮、雪崩頻率和強度增加。日內瓦大學(UNIGE)研究團隊發現,氣候變遷之下,山區的氣溫上升幅度高於平均,推測導致今日的雪崩更大、行進距離更遠,且每年發生的時間都比前一年要早。
在最新一期的《國家科學院院刊》,科學家採用樹木年輪學——用樹木的年輪重建過去發生的災難事件,闡明全球暖化如何觸發雪崩。
Juan Antonio Ballesteros-Cánovas / UNIGE
印度喜馬偕爾邦一處雪崩坡面。圖片來源:Juan Antonio Ballesteros-Cánovas / UNIGE

氣溫上升改變雪崩觸發機制

雪崩是一種自然現象,在山區時常發生,但是氣溫上升正在改變雪崩的觸發機制,這可能會導致山體災害,嚴重者甚至影響社會經濟發展或破壞交通基礎設施和建築物。
印度喜馬偕爾邦情況正是如此,當地住宅和旅遊業越來越密集,土地使用的壓力漸增。印度政府已經開始沿著通往列城(Leh)的路上,鑽探印度次大陸最大的隧道之一。
列城位於新德里以北500公里。隨著氣候暖化,通往隧道的道路上,雪崩危機越來越高。
羅唐隘口(Rothang pass),通往列城的高山道路在冬天往往無法通行。圖片來源:Nvvchar;維基百科(CC BY-SA 3.0

樹木默默做紀錄 科學家重建雪崩歷史

因此,UNIGE研究人員在2013年至2015年到現場進行實地考察,研究地點位於海拔3000至4000米的山谷中。
他們發現,樹木默默記錄下雪崩數量的暴增。
該小組的研究目的是評估和多加了解關於雪崩的資訊,其目標有兩個:確定當前雪崩活動變化的特性,並評估未來是否需要處理這些變化。
在歐洲進行研究時,常有幾個世紀累積下的豐富資料可以運用,但在這裡,UNIGE研究人員只能將注意力集中在樹木上。他們檢查伐木後遺留下的樹樁,或是對現存樹木取芯,重建研究地點過去所發生的雪崩。

回溯1855年 喜馬拉雅山谷共38次雪崩

透過分析雪崩留在樹上的年輪和傷口,科學家得以追溯每次雪崩的時間。這項研究檢查了近150棵樹。
UNIGE環境科學研究所資深講師Juan Antonio Ballesteros-Cánovas解釋:「由於知道每棵受影響的樹的位置,我們能夠重建每次雪崩的動態、橫向範圍和行進距離。」
「此技術讓我們可以回溯到1855年,記錄下這段期間山谷中發生的38次雪崩,這是迄今在喜馬拉雅山進行的最大規模調查。」
測試氣候變遷影響的模型結合了雪崩風險和當地氣候資料,並納入早期雪崩對地形特徵的可能影響以進行調整。雪崩會摧毀植物覆蓋,因此也是一個加重風險的因素。

以前是每十年一次 如今幾乎每年一雪崩

結果很明顯。從20世紀下半葉開始,雪崩數量在頻率和強度方面都有所增加。頻率從每十年一次增加到幾乎每年一次事件。
研究人員發現,今日的雪崩更大、行進距離更遠,每年發生的時間都比前一年要早。
這些變化可能是由於氣溫上升引起的,喜馬拉雅山部分地區的氣溫上升幅度每年都在0.2至0.4度之間。

積雪結構改變 雪崩行近距離更遠

氣溫上升也影響著冰雪圈——冰川消退,永凍土融化,失去了其沈積物穩定劑的作用。
此外,氣溫升高和雨雪事件兩者共同或單獨作用,改變了積雪的結構。
現在雪季中降雪時間提早,並且在春季來臨前變得不穩定,當雪越來越厚時,雪崩的數量和強度增加。由於雪是潮濕的,雪崩速度變緩,但行進距離比過去更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