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8日 星期日

海洋廢棄物大會,帶起全球減塑行動!

系級:歷史二
姓名:許悅琪
學號:05112017
海洋廢棄物大會,帶起全球減塑行動!
專題報導 - 2018-03-16
內文:
600位學者、自然資源管理者、政策制定者、業界代表,與NGO出席參加第六屆全球海洋廢棄物大會,綠色和平、荒野保護協會與環保署,也加入分享臺灣的政策腳步。
正在進行中的第六屆全球海洋廢棄物大會初估有 600 位的學者、自然資源管理者、政策制定者、業界代表、NGO 等出席參加。今年,綠色和平和荒野保護協會都會在大會中,與其他國家代表分享NGO參與海廢政策的過程,環保署也將報告臺灣的回收制度。期待透過各國交流,加速臺灣移除與預防海洋廢棄物的腳步。
第一屆全球海洋廢棄物大會至今已經有 34 個年頭,回顧過往,從鎖定由船上丟棄和遺失的海洋垃圾開始,並進一步討論漁具導致海洋生物死亡。期間,聯合國在 1989 年決議全面禁止公海流刺網。在第二、三、四屆中,則探究廢棄漁網造成的傷害,以及海洋廢棄物的社會經濟影響,也追溯從陸源而來的廢棄物。而黑潮基金會也由大會裡帶回國際 ICC 淨灘統計方式,沿用到現在。
2011 年,第五屆全球海洋廢棄物大會推進最為顯著。當年與會者共同宣誓檀香山宣言,依照宣言發展出具體的檀香山策略。檀香山策略是一個預防與管理海洋廢棄物的全球框架,三大目標如下:
  • 減少陸源垃圾進入海洋環境的量與影響;
  • 減少海漂垃圾(固體廢棄物、遺失的貨櫃、廢棄漁具漁網)的量與影響;與
  • 減少海岸、底棲環境與遠洋水域裡累積的海洋廢棄物量與影響。
檀香山策略也為全球許多跨國際與區域合作打開了一扇門。2011 年聯合國海洋高峰會,由聯合國環境總署(UNEP)領軍海洋廢棄物任務小組;隔年的里約熱內盧地球高峰會,正式起跑全球海洋廢棄物夥伴計畫(Global Partnership on Marine Litter),其中心思維就是實行檀香山策略,並發展出許多區域性的行動方案。2013 年的巴賽隆那協定,22 個與會國簽署有法律效力的海洋廢棄物區域性方案。2015年,聯合國發佈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其中第 14-1 項的海洋目標,明確指出各國「在 2025 年前,需預防與顯著減少任何形式的海洋污染,尤其是陸源活動,包括海洋廢棄物與營養鹽污染」;同年的 G7 領袖宣言,七大工業國承諾將致力減少與預防全球的海洋廢棄物。
從跨國合作再轉回各國行動,許多非洲和亞洲國家,早就積極面對塑膠垃圾對環境與海洋的影響。在過去十餘年間,非洲已有 34 國家陸續加入減塑行列,不是全面禁用塑膠袋,就是禁止製造、販賣和使用塑膠袋,違規甚至還有刑責的處罰。孟加拉更是全球第一個全面禁用塑膠袋的國家!印度的卡納塔克邦(Karnataka)宣佈全邦全面禁用塑膠製品,不得使用或販賣塑膠袋、塑膠盤、塑膠杯、塑膠湯匙、保鮮膜等品項;孟買禁止使用厚度小於 0.05公釐的塑膠袋;斯里蘭卡也禁止塑膠袋、塑膠餐盤和塑膠杯。歐美國家則以法國領銜眾國,立法於 2020 年禁用拋棄式塑膠餐具;歐盟計畫在 2030 年完全回收所有的塑膠包裝與寶特瓶等塑膠製品;英國則是喊出 25 年內禁用塑膠袋、寶特瓶、塑膠吸管等用品。
臺灣的限塑政策與回收表現,則走在許多歐美國家之前,預計在 2030 年全面禁用拋棄性塑膠製品。今年在海洋廢棄物大會中,綠色和平也將分享臺灣公私部門合力打擊海洋廢棄物的成果,期待透過實際參與和經驗交流,讓世界看見臺灣。同時,也為在地行動帶回更多創意與火花,推進政策加速前進!
心得:
      文中幾張圖片可以明顯地看到海洋廢棄物的問題已經不再只限於一個地區的責任而是全球的責任,文中內容也指出塑膠垃圾對海洋環境的嚴重性影響,因此近十幾年來除了公約的簽訂外,近幾年來亞洲、非洲國家也陸續推動減塑政策。其中,另我意外的是非洲已經有近34國推動,亞洲的孟加拉甚至推動全面禁用塑膠袋。這點和我以往認為通常是已開發國家會率先推動的想法顛覆。另外,台灣在這方面的表現走在許多歐美國家之前一點,感覺很驚訝喜。
    然而,這兩點卻好像隱隱看出已開發國家在環保政策上的推動似乎需要多一點時間進行。因為從倒數第二段提到各國的相關因應政策中,較有實際該國家用政策規定或是立法等積極作為非洲、亞洲,歐洲國家目前大都處在計畫、喊口號預計於十年、十五年後禁用相關用具。除此之外聯合國在 1989 年決議全面禁止公海流刺網。到後來黑潮基金會也由大會裡帶回國際 ICC 淨灘統計方式的沿用等到現在好像跟不上塑膠廢棄物產生的速度。因此,現在開始有許多國家政府有這方面的意識是好事,但是我們能有多少時間處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