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7日 星期六

科學家發現磷蝦可分解微塑膠 但無助解決塑膠污染問題

系級:英一C

姓名:李厚蓁

學號:06121306

科學家發現磷蝦可分解微塑膠 但無助解決塑膠污染問題

2018/03/14環境資訊中心 上稿編輯: 鄒敏惠

學術界首次發現,磷蝦可以將某些形式的微塑膠消化成更小的奈米碎片——不過這並無助於消滅塑膠,也不能解決塑膠污染問題。

這篇由一位澳洲學者主持的研究,9日刊登於《自然通訊》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他們發現,南極磷蝦(Euphausia superba)可以將31.5微米的聚乙烯(PE)球分解成直徑小於1微米的碎片。

該研究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是主要作者道森(Amanda Dawson)在澳洲格里菲斯大學的博士論文一部分。道森說,海洋中的微塑膠因為經過紫外線輻射降解,可能比實驗室中的更容易被消化。

在無塑膠環境下五天內,磷蝦體內不再有任何塑膠,這顯示微塑膠不至於透過磷蝦在食物鏈往上累積,傳給鯨魚等其他動物。消化過後的碎片平均比原始碎片小78%,最小可達94%。

不幸的是,道森說,磷蝦不太可能解決塑膠污染問題。「這不見得有助解決塑膠污染,只是改變塑膠的形式,使小動物更容易攝食,反而可能是深海塑膠污染的新來源。」道森說。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去年12月發表一項研究,在太平洋11公里深溝的深海生物胃內發現微塑膠。

道森說,磷蝦消化過的微塑膠太小,大多數海洋塑膠調查檢測不到,這表示海洋中微塑膠含量可能高於目前的假設。

共同作者、澳洲南極研究中心磷蝦生物學家川口博士(So Kawaguchi)說,磷蝦能有效地將微塑膠轉變為奈米塑膠(nanoplastic)。「這是微塑膠與生態系統互動上的新發現,我們需要更深入瞭解微塑膠如何與環境相互作用。」他說。

微塑膠是直徑小於5毫米的碎片。磷蝦不能消化直徑大於2毫米的東西。「牠們沒辦法分解寶特瓶。」道森說。

「我認為其他浮游甲殼動物也應該能夠做到這一點,只是還沒在實驗室研究中觀察到過。」她說。

纖維形式的微塑膠,如釣魚線或服飾纖維,是否能被磷蝦消化尚不清楚。 道森指出,野外磷蝦比較容易遇到微塑膠纖維。

去年美國學者進行的一項全球分析發現,塑膠污染的威脅之大,已經到了「近乎永久性污染自然環境」的地步。

----------------

心得

過去工業起飛之時,人們往往為了貪圖一時得方便,反而忽略了對地球環境資源的破壞。近年來,隨著經濟蓬勃的發展,世界環保意識終於開始受眾人矚目,人們才意識到自己貪得方便所使用的塑膠製品對地球的危害之大。於是,人們開始尋找解決與替代之道

僅管其出發點為良善,但我認為解決之道不該只寄託於外力的協助而是應以人類自身生活習慣著手。唯有如此,我們的地球才不至於因為外力不夠強大或甚至當前找不到替代方案因而加速遭毀壞的速度。只要世人願意試著改變自己的生活模式,我相信地球環境一定得以獲得改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