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屠殺 東亞合法野生物市場正在掏空非洲
建立於 2018/03/23 上稿編輯: 鄒敏惠
不止非法盜獵,亞洲的合法出口市場也正在掏空非洲生態!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TRAFFIC)最新報告指出,非洲每年出口數千噸活體、骨、皮和肉類到亞洲,而且這個趨勢目前看不到盡頭。
根據最近十年有紀錄的「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貿易資料,從2006年到2015年,約有140萬隻受管制的活體動植物、150萬件毛皮和200萬公斤肉類,從41個非洲國家合法出口到17個東亞和東南亞國家。
看不到盡頭! 非洲野生物合法出口至東亞
談到非洲野生動物貿易,焦點主要集中在非法貿易以及大象和犀牛等代表性物種的大規模盜獵活動上,合法野生動物貿易較少受到關注。然而,TRAFFIC最新報告〈一路向東 - 從非洲到東亞及東南亞的CITES動植物出口分析〉指出,東亞市場正大量掠奪非洲野生動物,而且出口量不斷增加。
這些出口的物種包括來自CITES附錄I(最瀕危的物種)或附錄II(目前並無滅絕之威脅但需要密切監控貿易情況之物種)的975個不同物種。
南非是活禽、哺乳動物和植物的最大出口國。截至目前為止,納米比亞是最大的哺乳動物皮毛出口國,主要是軟毛海豹毛皮,大多數賣往新加坡和香港。
出口量第二大的哺乳動物皮是象皮,總計1萬1285件來自辛巴威(8744件)和南非(2533件)。
數量最龐大的出口皮革是尼羅河鱷魚皮,超過140萬。
200多萬公斤的肉類出口大部分來自三種動物——尼羅河鱷魚、歐洲鰻魚和軟毛海豹。最大的爬行動物肉進口國是香港。
另外,從一項詭異的野生動物商品可一窺屠殺的規模——短短十年內,烏干達和坦尚尼亞出口超過50噸的河馬牙齒到亞洲。
現貨交易主要商品是兩種很少受到關注的物種——豹龜和球蟒。活體動物的主要進口國是日本、新加坡和香港。這些國家和中國是毛皮進口大國,新加坡和韓國則是主要的肉品進口國。
鳥類出口屬非洲灰鸚鵡最常見
野生動物貿易中最常見的鳥類是非洲灰鸚鵡,2006年至2015年期間南非出口4萬475隻,剛果民主共和國出口3萬4283隻。
2017年,非洲灰鸚鵡被列入CITES附錄I,不允許國際貿易,但包括剛果民主共和國在內的多個締約國對禁令提出了保留意見。
由於某種原因,2013年突然出現大量的費沙氏情侶鸚鵡出口,共6萬5315隻銷往亞洲。這種鳥原生地是坦尚尼亞,但所有出口都來自南非的圈養鳥園。
報告檢視的這十年期間,木材是其中一項出口大宗,總量達1000萬平方公尺,其中大部分來自原始森林,最終也是銷往東方。木材種類大部分是非洲柚木,超過900萬平方公尺的木材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脆弱的雨林。
合法市場掩蓋非法 交易數量被低估
根據這份報告,非洲大陸實際上的出口數量可能不止於此。報告指出,「並非所有在CITES貿易資料庫中的交易都是合法的,這是公認的事實。例如採伐數量很可能超過國家限額,或是野外採伐偽裝成人工飼養。」
「這類製品可能佔報告總貿易量中很高的比例。此外,許多物種最近才被列入CITES,因此在2006至2015年的貿易資料審查中看不出龐大數量或根本沒有出現。」報告寫到。
「在這項分析中,鯊魚和鬼蝠魟產品的出口並不顯眼。雖然許多鯊魚和鬼蝠魟物種被列入CoP16(2013),但CoP16在2014年9月才生效,締約方要到生效時才會報告交易。」
對於列入CoP17(2016)的所有物種,包括鯊魚、魟和木材物種如黃檀木,要到2017年管制才生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