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哲緯
學號:06133032
紙袋不比塑膠袋環保?從台灣「限塑令」回答塑膠四大問
- 2018年 1月 5日 來源:中文網
減少使用塑膠袋能為環保貢獻多少?你知道其實紙袋並不比塑膠袋更環保?生物可分解塑膠袋不一定能完全分解?BBC中文為您解答關於塑膠袋的四大問。
台灣自今年元旦起擴大「限塑政策」,新增七類商家(約兩萬個營業場所)不得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從原有的七類商家,擴大到藥妝美妝店及藥局、醫療器材行、3C店家、書籍及文具零售業、洗衣店、飲料店及西點麵包店等,合計約十萬個店家。
新政策讓民眾最「有感」的部分之一是到手搖飲料店買飲料,店家不再提供裝飲料杯的塑料袋,民眾需要花1元新台幣(0.22元人民幣)額外購買。有麵包店被指出不提供任何包裝,強制顧客購買塑膠袋,因而引發限塑政策圖利業者的說法。
環保署官員澄清,直接盛裝麵包、生鮮食品的包裝袋、洗衣店防塵袋等,都不在限塑範圍內。
環保署表示,推動減塑是呼應聯合國及國際對海洋塑膠垃圾議題的重視,因此持續推動一次性塑膠產品減量措施,希望藉由修法,讓民眾養成自備購物袋的習慣,達成垃圾減量的目的。
塑膠袋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以下是四個你可能好奇的問題:
1. 紙袋比塑膠袋更環保?
不一定。
大葉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李清華對BBC中文表示,如果從棄置階段來看,能回收、可輕易被分解的紙袋確實比塑膠袋環保。但從它們的「生命週期」來看,紙袋製作過程消耗的能源較多,廢紙再生會產生廢水問題,造紙原料來自樹林也對大自然造成衝擊。
再者,紙袋的重覆使用率較低、承載力較差、無法耐酸鹼、易腐蝕、不耐潮濕、不易保溫等等特性,讓紙袋難以取代塑膠袋。
根據武田邦彥所著的《假環保》一書,塑膠袋的原料是提煉的石油剩餘物再加工製成的,如果妥善回收,塑膠袋並不會造成更多石油化學廢料污染,甚至不會浪費更多石油。
李清華表示,塑膠袋的確對環境造成衝擊,而現有的評估指標無法得出「紙袋或塑膠袋誰更不環保」的標凖答案,所以他建議最好的做法「就是兩個都少用」。
2. 生物可分解塑膠袋真的環保嗎?
成本太高推行不易,現有的垃圾處理方式也不利分解。
生物可分解(Biodegradable,也稱生物可降解)塑膠製造時的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水用量都比傳統塑膠低,而且使用的原料是可再生植物性物質。
以國際標凖來看,生分解塑膠能靠著微生物分解後變成有機質、二氧化碳和水。但台灣現有號稱能生分解的塑膠袋,有些是傳統塑膠添加玉米澱粉,這樣的塑膠袋只能裂解成小片的塑膠。
台灣環保署曾說,生分解塑膠袋只能在掩埋場或堆肥環境中分解,但台灣有許多垃圾是送往焚化爐處理,在海洋、沙灘或一般環境中,生分解塑料也不能保證完全被生物分解。
研究生分解塑料20多年的台灣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葉正濤對BBC中文說,因為台灣工業是出口導向,配合歐美使用生分解塑料的潮流,因而有相應產業,但生分解塑膠袋的主要材質聚乳酸(PLA)和Ecoflex,台灣都沒有生產,必須從國外進口,台灣處於生分解塑料產業鏈的底端,利潤不高,因此沒有太多廠商投入。
生分解塑料和傳統塑料相比,成本高出一倍。「我是消費者,我不要多花一倍的錢,」葉正濤舉例,在塑膠袋使用大國中國,就幾乎沒有在使用生分解塑料。
塑料袋一般是薄膜類,很難清洗回收,加上塑料袋上面很少標明是何種塑膠成份製造。不同的塑膠原料有不同熔點,如果混在一起,會影響到其加工制程。
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及管理中心主任林明瑞表示,台灣塑膠回收的效率不太好,「百分之二都不到。」
葉正濤進一步說,傳統塑料以石油化學品為原料,現在國際石油價格低廉,回收的成本甚至有可能高過製造新產品,聚乙烯(PE)、聚丙烯(PP)便宜,能應用上的產業又多,因此政府會繼續發展這些產業。
3. 購物袋是潮流還是真環保?
不用一次性紙袋、塑膠袋,用購物袋總環保吧?答案也是不一定。
購物袋的製造和運輸過程中都需要用到更多資源。根據英國環境署2011年的報告,布質購物袋需要使用131次才能抵銷使用一次性塑膠袋造成的環境衝擊。
李清華教授表示,該項統計方法難以核實,但可以肯定的是,多次使用才能真達到環保。
4. 台灣限塑成效如何?
台灣從15年前開始推動限塑政策並不斷加大力度,除了營造國際形像之外,根據2017年官方數據,從限用塑膠袋以來,原本七大類限用店家的塑膠袋年使用量從34億個減少至14億個,成效達58%。七成民眾表示已減少使用購物用塑膠袋。
新政策預計一年減少能再減少15億個塑膠袋的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