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邱一峰
學號:06141149
死後做環保 國外綠葬選擇多樣化
2018-04-05 11:06聯合報 記者郭宣含╱即時報導
環保棺材有利生物分解,可比傳統棺材減少50%的碳排放。
人離開這個世界後,最常見的下葬方式是土葬和火葬,不過卻為環境帶來極大的負擔。傳統喪禮現在還有更多環保的選擇,包括自然埋葬、環保棺材。
國外土葬會在屍體塗上一層防腐液,內含甲醛、戊二醛和苯酚等致癌物質。根據「財富與環境研究中心」,2007年美國埋葬了超過500萬加侖(約1892公升)的防腐液。此外,棺材往往使用開採礦石、有毒塑膠或頻臨絕種的木材,根據「葬禮消費協會」,美國公墓每年使用3000萬板英尺(約7萬立方公尺)的硬木、9萬噸鋼和1.7萬噸的銅。屍體腐化緩慢有助嗜硫細菌成長,這些細菌不利鄰近水域。
相對而言,火葬似乎更環保,不過燃燒過程需要大量能量並產生空汙問題。雖然有更環保的新燒材和過濾系統減少汙染,但仍釋放不少二氧化碳、戴奧辛和汞到大氣中。根據作家鮑伯.巴茨(Bob Butz),火葬一具屍體的能量等同於開車4800英里(約7724公里)的耗能。
● 自然埋葬
綠色埋葬不僅有利環保也可省荷包,平均喪禮費用約為7000-10000美元(約台幣20-30萬元)。
最近綠葬越來越受到歡迎,現在美國合法環保殯葬業者超過300家,2008年僅有數十家。「國際公墓、火葬與喪禮協會」2010年的調查發現,四分之一的調查者喜歡自然埋葬。
自然埋葬不用傳統棺窖或有毒化學物質,而是以生物能分解的布料裹屍,或者將屍體置於松木棺中,接著埋進地面約一公尺深處幫助其自然分解。美國也有自然埋葬的墓地,禁用有害化學物質和生物無法分解的材料。
田納西飛燕草保護區墓園2018年開幕,一部份是自然保護區,杜絕傳統棺材,並保護野生動物復育。保護區執行主任費弗(John Christine Phifer)表示:「選擇在此安葬的人希望墳上野花盛開,蝴蝶飛舞。」
● 環保棺材
根據「自然死亡中心」,採用生物可分解棺材能比傳統棺材減少一半的碳排放。目前有多種材料製成的環保棺材,包括紙、無
甲醛合板、公平貿易認證的竹子和手編柳條等。
美國業者威廉瓦倫(William Warren)推出一套「終生木架」,使用者生前可擺書、放飾品,過往後則可重組成一副木棺,讓使用者用一輩子。
● 火葬
如果有人堅持火葬,也有更環保的選擇。其中一種就是模仿自然分解的過程,但速度卻更快的「鹼性水解」:將屍體放入管中,管內放入水與鹼液,並以華氏300度(攝氏148度)的蒸氣加熱三小時。過程中不會將化學物質釋放到空中,也比火化少用8成能源。水解後的屍水是很棒的肥料,但前提是你敢吃屍水灌溉的蔬果。
如果是一般火化,民眾可選擇環保骨灰罈,像是永續木製骨灰罈,或者生物罈(Bios
Urn)。生物罈以生物能分解的椰子殼製成,內部放了種子,待骨灰放入後便可長出樹苗,體現「死後新生」的意義。
● 堆肥
當然不可能直接把屍體埋在後院當肥料堆。瑞典公司「承諾」(Promessa)研發出一套方法,僅用6-12個月內就可將屍體轉變成肥料。首先將屍體冷凍再浸入液態氮中,接著用音波將變得易脆的屍身震碎,變成細碎的白色粉末。這些粉末被送到真空管內,將水份蒸發,剩餘的粉末就成了樹木、灌叢或花園的營養肥料。
● 永久珊瑚礁
全球珊瑚礁因氣候變遷和海洋溫度上升逐漸死亡,屍體也可以幫助海洋生物存活,提供珊瑚和微生物數百年的營養。火化後的骨灰混合安全環保的泥劑,就可製成人造珊瑚,接著放到當事人或家屬喜歡的位置。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已批准這類珊瑚礁,而且只能放在賞魚和潛水劃設區。
● 其他環保選擇
喪禮的其他小細節也可以很環保,像是花束和交通方式。家屬可要求不用塑膠緞帶綑綁花束,選擇採用酒椰棕櫚葉纖維來綑綁。另外也不要用保麗龍運送花,生物無法分解保麗龍。
在交通方面,避免乘坐高耗油的轎車,家屬可鼓勵賓客共乘到喪禮地點。民眾也可以考慮不開靈車,美國奧勒岡州尤金市一家殯葬業者推出腳踏車靈車,讓往生者的最後一段路零碳排放。
美國業者威廉瓦倫推出一套「終生木架」,使用者生前可擺書、放飾品,過往後則可重組成一副木棺,讓使用者用一輩子。
心得:
死亡是人類生命的終點,因此是每個人都要遭遇的議題。不過大量的人口自然也造成收態環境的負荷,無論是棺木本身的材質或是儀式中造成的資源耗損,這對於地球來說也是負擔,更別說是遺體的分解過程有賴大自然的協助,因此將棺木的材質去除毒害的化學材料便能保護土地不受汙染、火葬也能減少空間負擔。這一切看來都是有意永續發展,但為何普及率不高呢?
著手探討原因所在,比如傳統觀念希望人要有固定的墓地方能慎終追遠,因此難以接受將骨灰或大體輕易置於天地之間。若透過教育與宣導使民眾意識到亡者是常存心中的,重要的是留下來的精神,那麼對於墓地的要求也許就能減少,也希望宗教單位能有相同的理念,共同為永續的環境盡一份心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