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哲緯
學號:06133032
減量變增量,高屏空污總量計畫白忙一場
出處:《風傳媒》作著:朱淑娟 時間:2018.3.27
2015年6月,為了抑制高雄龐大的工廠空污,環保署與民間合作,跟經濟部角力多年後,總算讓「高屏地區空污總量管制計畫」上路,自此大家以為高雄的工廠空污減量有望。沒想到這個計劃到了民進黨手裏,運作3年後,不但完全無法實質減量,展望未來工廠空污還可能再往上加,當年的努力可惜白忙一場。
一、以認可量、而非實際排放量做減量基礎
當初高屏空污總量管制的設計是,納管的業者要從過去七年中,四種污染物(粒狀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的實際排放量中各選一年排放量,做為「目標年排放量」。三年內實際排放量要強制減量5%,三年後再訂第二期程減量目標。也就是,期待三年後高屏的空污總量能實質減5%下來。
但想要「實質減量」,就一定要用「實際排放量」來計算,民眾吸的是實質排放的空氣,不是帳面上的數據。很可惜也很可笑,最後卻用「許可排放量」的六到八成做為減量基礎。而許可排放量大約是實際排放量的2倍,所以第一期程減的5%並不是實際排放量,而是帳面上的許可量,不但沒減,還可能增加。
二、移動源減量可以給工廠增量,工廠污染將會增加
高屏空污總量的管制對象是工廠的「固定污染源」,因為即使每一根煙囪都符合標準,但如果總量沒控制,空汙還是不會減下來,唯有劃出一條總量上限,污染才可望控制在那條線上,並逐年持續往下減。
但最後卻同意可以用移動源的汽機車減量,來給工廠增量。當然理論上空氣品質是整體的,不論減工廠、減汽車,都有助於降低整體區域污染。但回想當年為什麼要推動這個計畫?著眼點就是高雄的工業污染太高了,讓高雄有一個產業轉型的機會,從重工業轉型為綠色產業,與高雄市長陳菊的政策相符。不過,一旦容許用汽機車的減量來給工廠增量,預料未來工廠污染只會往上加。
林園反空污護家園協會理事蘇義昌感慨:「十年來我拼命推動高雄空污總量管制計畫,是希望高雄能擺脫高污染的石化產業。沒想到空污法開了許多小門,讓工廠可以用其他方式抵減來擴廠。早知如此,我就不會浪費這麼多心力、金錢,去對抗林園的石化業污染了,我覺得政府這次騙很大。」
三、關廠後的實際申報量仍可保留並不合理
另外,還允許工廠關廠後的污染量可以賣給其他業者擴廠,而且可以抵換的量是用許可量計算,高於實際排放量,這也很不可思議。污染排放量屬全民所有,一家工廠關廠後,原先核給的排放量理當收回歸零,不應該變成可以買賣的財產。
空污總量管制計畫即將進入第二期程,當環保團體質疑前三年的第一期程並未實質減量5%時,環保署告訴大家,進入第二期程後將會要求減更多。但從最近公告的這個版本來看,第二期連實質的減量目標都沒有。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說:「政府一路騙我們,原來這個計畫是為了讓工廠更方便擴廠的。」
日前深澳電廠更新擴廠案,讓北台灣民眾擔心空氣品質將變壞。但也有人認為,北部增加發電後,可減少南電北送,中南部空污將可改善。但從高屏空污總量的實際運作情況看來,高雄的污染產業非但不會減少,還可能再增加,未來需求的電力也將增加。最後,期待高屏地區空污減量的心願也將落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