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級:日二C
姓名:洪婉翊
學號:05122334
系級:日二C
姓名:洪婉翊
學號:05122334
務農兼維繫生態系 田董米以「服務給付」暫代休耕補助
2018/03/23 特約記者:廖靜 上稿編輯:CLiao
位於蘭陽溪口水鳥保護區周邊的新南地區,在房仲業者插旗週知農地待價而沽之際,仍有一群農民維持農糧生產,更特別的是,一小群農民與林務局羅東林管處合作,透過「生態系服務給付」的概念,休耕期間不種綠肥、不使用除草劑,改而保留再生稻或湛水維繫過境鳥覓食、棲息環境,以此維繫生態系的完整,持續發揮其所提供的服務功能。
3月正值宜蘭縣農地休耕季節,不過,壯圍鄉田董米田區仍維持濕地型態,田埂及田邊濕潤的地上,出現好幾行大小不一的鳥足印,令人好奇到底是誰、為了什麼目的拜訪這片田區。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第一處處長薛博聞雖具備鳥類知識,但要一一說出足印的主人是誰,還真是不容易。只知腳掌明顯有蹼的是鴨子(雁鴨科),以步徑腳掌辨識,鷸鴴科、秧雞都曾來訪,顯示此處多令水鳥喜愛。
薛博聞說,新南地區是鳥況良好地區,河堤外是蘭陽溪口水鳥保護區及蘭陽溪口國家重要濕地,蘭陽溪口左岸的新南田區阡陌相連,當漲潮河口灘地縮減時,維繫水田樣貌的新南田區利於過境水鳥停靠歇息,而成重要的替代棲地概念。
生態系服務給付:付工資給維繫生態系功能的生產者
根據在地的「新南田董米」發起人林哲安觀測,宜蘭縣壯圍的新南田區這處生態熱點,蘭陽溪漲潮時,鷸鴴科及大型雁科鳥類會移至堤內農田區;同時此區也是小辮鴴、金斑鴴的最主要棲地;另有田鷸、栗小鷺、秧雞科等會利用此區環境繁殖。
然而,儘管新南田董米與當地農民友善契作,但因宜蘭地區冬季低溫多雨,二期稻作多已請領休耕補貼,雖為冬候鳥利用高峰期,常因天候狀況或田埂植生過高,在勞動力不允許情況下,使用除草劑;或怕田區肥力流失,而斷水或放乾;這些都不利於水鳥覓食棲息。因此水位調控及田埂管理,就成為整合水鳥棲地經營的手段。
為此,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與人禾基金會合作,與當地田董米農戶合作,在二期作休耕期間,一部分保留再生稻栽植,一部分則保持湛水,營造鳥類微棲地,並進行田間水位及田埂管理。而農戶為此付出的勞力以及相關的損失,則以生態系服務給付補貼。
「生態系服務給付(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PES)」概念為「為環境價值保全與維護而付費」,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推動綠色經濟,倡議以增加資金投入或給付來維持生態系服務。
薛博聞解釋,生態系服務給付的意涵包括,肯認完整的生態系運作能提供給人類的恩惠與利益,因此當個人或社區因保護生態環境投入產生成本,或是因此放棄某些作為的損失,提供足以平衡其生產所得,或抵擋為收益而不保護生態環境的誘因之補償。生態系服務給付也可視為是一項預先對於有重大生態價值的區域及對象,進行保護的有效投資。
「生態系服務給付對價背後的關係並非圖利的行為,也不是支持他原來的行為,而是邀請他們執行一項我們評估有益於生態系完整的方法。」薛博聞說,當農戶做此選擇可能須犧牲更多時間和勞力,而生態系服務給付的概念就是支付因農戶友善環境所獲得的公共利益。
水位管理、植被經營 田埂是基礎
為了邀請水鳥來,就得知道牠們的飲食喜好以及活動習性,而不同腳長的鳥順利來訪的秘訣,就得靠田區水位管理!既然要調控水位就得經營田埂蓄水。
「每種鳥具有不同腳長、鳥喙長度,加上覓食習慣、食性亦不相同,因此需進行田間水位管理,以符合不同鳥類的偏好。」水深、水淺的調控都會吸引不同的鳥種,薛博聞舉例,小型鷸鴴科鳥類偏好濕潤的泥灘地;中型鷸鴴科鳥類偏好水位3-10公分的淺水區,而雁鴨及鷺科鳥類則偏好水位10公分以上的深水區。
田埂同時是植被營造的基礎,植被營造不僅提供良好的隱蔽,也能增加食物來源,是重要的「廊道」概念。田埂植被經營是指植被高度的管理,由於田埂未視為田區的一部份,因此農民慣於使用除草劑整理;這項計畫也將田埂的營造列為目標,經營維持割草後裸露的區塊、低矮草叢、高草叢以及可供低矮灌木生長的加寬田埂等四種類型。
這些由植物多樣性所營造出的高低不等景觀,增加棲地多樣性、與水田交雜的鑲嵌板塊,也可視為「生物廊道」,將堤防的樹林及蘭陽溪口廣大的沙洲、旱地、草叢串聯起來,增加鳥類移動的便利性,給鳥類更友善的棲息環境。
利用耕作節奏 米糠、再生稻增加鳥食物
一期作生產的稻穀,由糙米碾製成白米時,脫下來的米糠,經過造粒沉入水裡發酵後,吸引不少水鳥光顧。
米糠成功發酵的田區,雜草少、稻子也長得好,而且吸引很多鳥類前來。米糠是鳥直接的食物,也因米糠吸引蟲來又是間接食物。像鷸鴴科的鳥雖不吃米糠,但米糠長出的蟲卻是鷸鴴科的食物。林哲安即表示,灑米糠當肥料,也是鳥類的食物,農夫和鳥類都開心。
如何將米糠均勻施灑是一門大學問,因此透過造粒機高溫高壓,作成顆粒。並且透過機器播撒,落到水裡。
這一天薛博聞和羅東林管處兩位人員親自示範,用帶子連著桶子,斜揹身上,一把一把灑到田裡,過程必須盡可能均勻地噴灑,避免強風下過度集中,這會使發酵過程對水質及水生物並不好,造成土地養分不均。
春過境的鳥類大約3、4月抵達,因此春耕時期灑一次米糠,另一次是十月遷徙鳥來之前。在提供秧苗滋長之餘,讓過境鳥類有食物來源。施灑之後,林哲安的觀察紀錄中,已有十幾種鳥類,會主動移動到米糠旁,並出現啄食行為。
另外,一期作再生稻是很好的食物來源,受到麻雀、黑頭文鳥、白腹秧雞喜愛,甚至稀有的流蘇鷸也會直接進食,保留再生稻將有助於增加鳥類食物來源。
但是再生稻保留農民無法領取休耕補貼,因此以「再生稻保留補貼」貼補因提供水鳥覓食、棲地而無法領取休耕補助的農民。並協助有意合作的農民,代向鄉公所提出生態研究申請,以保留其休耕補貼資格。這項計畫試行結果可望成為未來環境補貼的參考,架構更緊密的國土綠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