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6日 星期一

污水處理廠只濾掉7% 研究:止痛藥正入侵全球河川

系級:法一D
學號:06141425
姓名:翁鈺智

污水處理廠只濾掉7% 研究:止痛藥正入侵全球河川

本報2018年4月16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林大利審校

處方藥和非處方藥正在污染世界各地的河流系統。許多藥物在環境中的濃度甚至已經達到對野生動物有害的程度,包括止痛藥、抗生素、抗凝血藥物、激素、精神病和抗組織胺藥。像內分泌干擾物,就引起了魚類和兩棲動物的性別變化。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趨勢持續下去,2050年前進入河道的藥物量可能會增加2/3。

非洲尼日河。Bradley Watson(CC BY-NC-ND 2.0)
拉美、亞洲、非洲河流的藥物污染程度高。圖為尼日河。圖片來源:Bradley Watson(CC BY-NC-ND 2.0)
英國衛報報導,科學家10日在維也納的歐洲地球科學聯盟(EGU)年會上發表最新研究,他們成功開發了一種追蹤藥物污染熱點的方法。
「高濃度的藥物可能威脅很大一部分的淡水生態系統,」荷蘭代爾夫特水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布萊葛利(Francesco Bregoli)說。

常見止痛藥 全球1萬多公里河川都超量

布萊葛利和他的研究團隊用一種常見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s)「雙氯芬酸」[註],作為評估淡水生態系統中其他藥物的存在和傳播的替代指標。
歐盟和美國環境保護局都將雙氯芬酸判定為環境威脅。過去曾有過案例,雙氯芬酸大量用於獸醫臨床,導致印度次大陸上的一支兀鷲亞種瀕臨滅絕。而新研究發現,全球有超過1萬公里的河流,測量到超出歐盟「觀察清單」上限——每公升100奈克(1奈克等於10億分之一克)的雙氯芬酸濃度。
全球雙氯芬酸消耗量每年達2400噸。其中有數百噸殘留在人類糞便中,只有一小部分(約7%)被處理廠過濾掉,另有20%被生態系統吸收,其餘的則進入海洋。

布萊葛利(Francesco Bregoli)在EGU年會上發表他的最新研究。

布萊葛利和他的團隊開發了一個電腦模型,根據人口密度、污水系統和藥品銷售量等標準預測當前和未來的藥物污染。他們將結果與從全世界1400的地點採集的雙氯芬酸毒性測量資料進行比較。大部分採集點在歐洲和北美。
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河流的藥物污染程度很可能遠高於布萊葛利的資料,因為這些地區經污水處理的廢水比例不到1/4,而且過濾技術無法過濾掉大部分藥物。
布萊葛利說,「我們需要大幅減少消費,」單靠技術無法解決問題。

污水處理系統沒發揮作用  全球所有河川幾淪陷

在會議上簡報的其他研究中,科學家還發現,大城市地區污水系統迅速擴張竟大大增加了河流污染,因為大部分系統並未充分處理污水。
「2000年時,污水污染了世界上約50%河流,但到了2010年,污水幾乎入侵全球所有河流。」荷蘭瓦赫寧恩大學暨研究所科學家史卓克(Maryna Strokal)說。

dws-egu-panel-770px
歐洲地球科學聯盟(EGU)年會上,布萊葛利(右三)及史卓克(右二)等人發表研究。
聯合國環境署12月份的一項研究警告,抗生素和化學廢棄物也在驅使抗藥性細菌的演化,人類和農場動物使用的抗生素中有70%到80%進入自然環境,總量高達數千噸。
註:雙氯芬酸(通用名:Diclofenac),商品名如扶他林,是一種衍生於苯乙酸類的非甾體抗炎藥(NSAID),主要用於治療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多發性肌炎、皮肌炎、脊柱關節病、強直性脊柱炎、痛風,以及偏頭痛、牙痛、膽結石和腎結石等需要急性止痛的情況。
在NSAID中,又屬阿斯匹靈、伊布洛芬、萘普生最為著名,在絕大多數國家都可作為非處方藥銷售。(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心得:
我們人類社會的藥物濫用,終究回歸到我們的食物鏈中,在我們尚未擁有足夠科技、能力去消化如此龐大的雙氯芬酸等物質,便只能從消費習慣中去改善,但為何我們會消費這些物質,現代人文明病而致的病痛需服用? 亦或是福利國家健保給付下的藥物濫用? 文中未說明,然消費習慣其根源究為何,應是我們該去探討的,雙氯芬酸等藥物在助於人類生活品質中佔有一定地位,說為了生態而完全不去消費,實在有些不合邏輯,又擴張來看,勢必不止僅雙氯芬酸等藥物流進大海,我們應當時刻反省檢視,以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