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產業簽台版「綠色協議」 結盟處理海廢、電子、營建廢棄物

系級:英三B
姓名:曾雅勤
學號:04121283

產業簽台版「綠色協議」 結盟處理海廢、電子、營建廢棄物

2018年06月01日 環境資訊中心 上稿編輯: 賴溫狠





1日在環保署署長李應元的見證下,產業界簽訂台灣版「綠色協議」,更針對塑膠、電子廢棄物、營建廢棄物與焚化底渣等物質的再利用,各自組成循環經濟聯盟。三聯盟目前都已有20多家廠商參與,他們希望此舉結盟合作,可以壯大再利用產業規模,也藉由交流平台,讓法規也能整合配合。
「綠色協議」仿效荷蘭綠色協定(Green Deal),是民間自主發起,政府部會、地方政府、企業、智庫、學術單位、銀行都參與其中。李應元表示,荷蘭已經運作三年,目前有1200團體參與,合計簽了上千個協議,從前端的產品設計,到後端的回收利用,都設法尋找合作機會,走向循環經濟模式。
「技術已經ready。」光洋科董事長馬堅勇表示,目前聯盟成員已經掌握電路版有效率的拆解、貴金屬無污染回收等技術,目前已有六家業者參與,上下游涉及的業者達20多家,包括國際大廠蘋果、戴爾都已經接軌,馬堅勇尤其點名國內ASUS、ACER、英業達、緯創的參與,將能使電子廢棄物的再利用達到產業化。
馬堅勇認為,台灣是3C半導體生產大國,做好手機、電腦的回收,減少廢棄物、再利用資源,將有助於產業提升競爭力。
塑膠中心總經理蕭耀貴展出從漁網等塑膠海洋廢棄物重製而成的眼鏡、衣服、包包等,但也表示目前還沒有量產,仍屬推廣階段,盼將來能成有規模的產業。
蕭耀貴期待,未來能與漁業署配合,請漁民直接從源頭將廢漁網等海廢集中起來,一來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再者當海廢的收集穩定後,業者便能較有規模與效率的處理。
目前營建廢棄物、焚化爐底渣已獲政府大力推動在公共工程中使用,但再生粒料如何保障安定、無害而更獲得廣泛利用?混凝土學會副理事長詹穎雯表示,目前全台每年平均耗用8000萬噸土石,使用再生粒料將減少對天然資源的耗用。
詹穎雯指出,煤電廠飛灰、爐石等進入混凝土,其實可以讓強度更高、耐久性更高,是優質的混凝土,公共工程接觸後多得到接受好評,台電飛灰目前再利用狀況良好,中鋼爐石再利用率也正在成長中。
不過,詹穎雯也直言,政府法規可以再做整合與修正,例如環保標章的認證本是美事一樁,不過反而造成產品流通的障礙,因為目前政府的採購法不能特別要求採購有環保標章的混凝土,反成為限制性的招標。而營建署對綠建築規範中,與綠色材料的整合也還不佳,影響了再生建材的去處。再者,地方自治的法令上,有時也因為地方政府的本位主義,讓資源流通困難。
李應元回應說,業者建議中央修法配合的,將來可以藉著綠色協議的平台做互動與討論,2016年環保署也已大修《廢清法》,重新定義廢棄物與再利用,未來不排除再調整,以落實循環經濟。李應元重申2050年達到齡廢棄的目標,表示「現在就採取行動!」

心得:
若企業「短視近利」,忽略自身對環境的影響 ,只一昧地剝削社會與大自然,最終造成的惡果必定是生態浩劫,全民跟著買單。我認為一個有良心、有遠見的企業家,為了能夠永續地發展自家企業,也為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都應該朝向環保這條正確的道路走。回收再利用不再限制於常見的紙類、塑膠類,貴金屬、垃圾、廢棄物經過處理後,也可以是淨化環境、提升競爭力的推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