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級:日二A
姓名:曾柏荃
學號:05122115
系級:日二A
姓名:曾柏荃
學號:05122115
2017美國能源轉型關鍵字:減煤、綠電、韌性、補貼
2018/03/13 PeoPo公民新聞 作者:顏東白
檢視美國近年電力供應結構,「以氣代煤」並未提高該國對於化石燃料的依賴度。
(圖片來源:energytransition.org)
文/顏東白(前台大學生會永續部部長)
2017年的美國能源轉型走向出現許多有趣變化。縱使川普上台後要求聯邦政府端出許多不利再生能源的政策,但種種條件的交互作用,加上超級颶風接連侵襲,凸顯了微電網和分散式發電系統對災後重建的貢獻,使美國的能源轉型方向愈來愈清晰,無法靠川普一人意志螳臂擋車。
川普也難救,「燃煤」續減、「綠電」續飆
客觀分析各項因素,美國的能源轉型早就勢在必行。
先看政治層面,當去年6月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時,立刻激起了美國環保團體、企業界、及各地方首長的一致譴責,許多城市選擇不理會聯邦政府的決策,繼續朝向將再生能源貢獻100%電力的長期目標努力。
2015年美國退役的發電廠中,逾8成皆是老舊燃煤電廠。(資料來源:EIA)
再看經濟因素,美國多數電廠建於1950~90年代,本就屆臨除役,這幾年便宜到不行的天然氣,加上再生能源的追趕,造成傳統燃煤電廠的生存壓力,即便川普有意救援,也無法解除腹背受敵的窘境。
另一個不受川普影響的趨勢,是再生能源持續成長。由於再生能源的生命週期攤平成本一再降低,使其裝置容量和發電量屢創新高。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即是,2017年的三月和四月份,美國公用事業的再生能源(含水力)單月發電量,自1984年7月以來首次超越核能!上半年兩種發電模式約各提供美國20%電力。考慮兩種產業近年的此消彼長,未來再生能源勢必扮演更吃重角色。
睽違33年之久,美國再生能源發電量再度超越核能。(資料來源:EIA)
颶風效應,電網「韌性」引發討論
除了各種能源種類之間的纏鬥,極端氣候的亂入,也對去年美國能源市場造成不小影響。
比方2017年夏秋之交,美國東南沿海連續遭遇兩個超級颶風(Harvey & Irma),不但引發如何抵禦極端天氣及防災應變的社會討論,更使「微電網」「分散式發電裝置」「儲能電池」等可自外於中央電網的自主能源設備受到矚目。
特斯拉用自家產品協助波多黎各重建,廣告和慈善一舉兩得。 (圖片來源:Tesla推特)
危機就是轉機。當龐大搶救資源陸續湧入,《天翻地覆》作者Naomi Klein便提醒,波多黎各的重建過程必須兼顧環境永續和社會正義,設法讓社區單位主導的微電網和分散式再生能源成為災後重建最佳選項;才能提供比傳統電網更好的防災能力和氣候韌性。
化石燃料比例未增,刻意補貼引抨擊
再來,檢視美國近年電力供應結構,「以氣代煤」並未提高該國對於化石燃料的依賴度。
調閱2000~16年官方統計,即便天然氣供電比例從20%攀升至接近40%,同時期的煤炭發電比重,卻從以往的過半比重走跌至30%左右。在兩條曲線的交錯下,化石燃料對美國電力部門的貢獻度依舊維持在70%上下,且呈現緩步走跌趨勢。
天然氣和煤炭一上一下,結果並未提高美國電力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度。(資料來源:EIA)
最後一個話題來自補貼政策。儘管美國仍是當前全球最大核能國,核電貢獻近兩成發電量。但從1996~2016年已長達20年沒有新建核電廠。去年3月「西屋電氣」(Westinghouse Electric)宣布破產,不難看出這一行面臨的困境。到了10月;著名的氣候懷疑論者、也是美國的能源部長Rick Perry,原本打算以「穩定供電」理由,提出補貼核、煤等「基載電力」長期儲存燃料的救援方案。
沒想到,此舉立刻招來大肆批評,認為這種不當補貼不僅缺乏經濟效率、亦無助達成政策目標(電網穩定),最後果然遭到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的否決。上述討論中,再生能源和電網穩定度之間的關係被大量討論,不少分析指出,美國持續增加的再生能源,對穩定供電並未造成負面影響。反之,在核、煤電力占比較高的地區,也未發現讓電網更穩定的證據。
上述歷歷在目的美國能源轉型經驗,值得台灣當局參考。
從西屋電器的破產,不難看出美國核電產業的式微。(圖片來源:美聯社)
心得:
世界各國皆面臨能源轉型的問題,不單單是美國,台灣身為主要仰賴進口石油、煤炭產生能源的國家,能源轉型更是只許前進不容後退,上課時老師提到台灣現在使用化石能源的比例高達90%,如何逐年降低煤的使用並增加天然氣使用是很大的課題,而廢核雖也是台灣民眾的期待,但政府是否真能讓台灣在2025年廢核?這點讓人感到疑惑與擔憂,此外雖然近年台灣努力發展再生綠能,但要從1.9%提升到20%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我相信如同文中舉美國為例,減煤、綠電是世界未來發展的趨勢,也期待台灣的能源問題能早日得到解決的方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