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6日 星期四

公聽會論戰深澳電廠必要性 學者批又貴又髒、悖離能源轉型

系級:英三B
姓名:曾雅勤
學號:04121283

公聽會論戰深澳電廠必要性 學者批又貴又髒、悖離能源轉型

發表日期 2018/04/26 環境資訊中心 上稿編輯: 彭瑞祥












立院經濟委員會26日舉行公聽會,針對台電日前以「南電北送」缺口論證深澳電廠必要性,台大風險中心研究員趙家緯指出,經濟部特意把新竹也算入北部,才造成誤導,否則北部發電量分明大於供電量,因此沒有深澳電廠,北部供電也將會趨向平衡。

趙家緯批深澳電廠又貴又髒,與能源轉行政策相悖,更注定無法回本。投入地熱發展的台灣環保聯盟教授高成炎建議,深澳電廠不如棄燃煤改採「地熱BOT」來解套,同時解決缺電與環保爭議。不過也有產業界看衰綠能發展,工總業務處處長陳鴻文認為綠能2025年來不及取代核能,建議暫緩核能除役,待2025綠能確實達標再廢核,以確保供電無虞。

因應今年1月「電業法」將電業劃分為發電業、輸配電業及售電業,《能源管理法》修法正在啟動,內容包括調整能源基金、汽電共生設備、提高遵守能源管理法誘因等。而深澳電廠爭議引發能源政策討論,經濟委員會26日上午為此舉辦公聽會,從修法的角度探討深澳電廠必要性。

經濟部23日召開記者會提出北部用電量多過發電量134億度,強調北部供電有缺口。對此,趙家緯指出,這個說法是用尖峰負載為分析基礎,卻不是以全年用電量;再者,台電過去的北部供電分區是以新竹鳳山溪、花蓮清水斷崖為界,並不含新竹縣市。
趙家緯表示,若不算新竹縣市、尤其是排除高耗電的竹科,北部地區的發電量實際上是高於用電量。而且,即便不積極節能、尖峰用電的年均成長率設定為1.2%,估算起來,就算沒有深澳電廠,2025年備用容量率仍有14.9%,跟官方強調法定的15%,只差了0.1%;而若在積極節能、尖峰用電需求成長抑制在0.5%的情境下,沒有深澳,備用容量率更可達20%。

趙家緯指出,2018年至2025年之間,北口、大潭、國光、協和四座電廠將增加最大發電能力達289萬瓩,而且還有都會區屋頂光電、桃園離岸風力、地熱等,北部最大可以增加供電能力344萬瓩,高於核一二廠除役的318萬瓩,但若完全沒有積極節電,任由用電需求持續增加,最極端的狀況,在2025年將需要從中南部北送25萬瓩。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吳澄澄指出,蓋電廠以外當然還有其他選擇,例如韓國首爾的「減掉一座核電廠」節能計畫前例就在眼前,台灣可以從抑制尖峰「削峰填谷」、推動節能、改善電網韌性、加強推動太陽光電來取代深澳電廠。

「深澳無法讓2025電力系統更穩定」,吳澄澄指出,由於對空污的關注,可預估未來燃煤電廠的運作勢必面臨更多限制,而且2025以後再生能源佔比提高,需要的會是能符合彈性調度的電廠。

趙家緯質疑深澳電廠將會是一個「又貴又髒」且違背能源政策的選擇,他預估,2025年興建完成後,深澳電廠的發電成本約是每度1.83元,但隨著溫管法罰款、碳交易等加重,未來可能提高到3.5元,最快也要2049年才能回本。且未來面臨空污管制、燃煤電廠佔比限制,巴黎協定2040年就要開始減煤等,屆時有了深澳電廠反而惡化電網調度彈性,而且還不利電價穩定。

高成炎認為,深澳電廠必須是零空污、零碳排,地熱是首選,次之則是生質能源。高成炎則認為,要解套深澳爭議,就由協和及深澳兩電廠結合,規劃為1.7GW的地熱電廠,然後比照離岸風機發展,開放民間業者遴選。他預估,這個地熱電廠可以提供136億電,正好可以打平經濟部說的北部缺電134億度。深澳鄰近大屯火山群、外海的基隆嶼也是火山島的地熱資源,海洋大學王守誠團隊已經展開調查,預估2千公尺內應該有溫度200℃的破碎帶,鑽到這個破碎帶,就能有溫度與流量可以使用。


不過,工總表達產業界希望供電無虞、擔憂缺電的意見,在產業將繼續發展的狀況下,不能備轉不足。陳鴻文直言綠能在2025年達成20%的佔比「不太可能」,因此建議建議暫緩核能除役,待2025綠能確實達標再廢核,以確保供電無虞。

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表示,他不反對燃煤,但是深澳電廠爭議多,「有核四就不用深澳」,黃士修呼應環保署長李應元的公投決定說,進一步建議舉辦公投「核四、深澳二選一」,他修強調目前陸續有媒體的民意調查呈現擁核聲音正在提高,「反核不是全民共識,那是福島核災後反核團體散佈恐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