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1日 星期六

系級:法一A
姓名:邱一峰
學號:06141149
竹縣提三方案 暫緩垃圾危機
2018/04/19環境資訊中心 上稿編輯: 陳秀玲
摘錄自2018419日中國時報竹縣報導

新竹縣垃圾問題讓民怨四起,日前竹東鎮長徐兆璋揚言讓清潔隊員「放假」,新竹縣環保局對垃圾問題不敢大意,雖因應環保署政策將推動多元垃圾處理方案,但建設需三年緩不濟急,僅能就現狀提出暫時解套的辦法,包括辦理竹北新豐區域掩埋場活化作業、協調其他縣市焚化能量等,目前已有外縣市伸出援手。

新竹縣從2016年推動破袋檢查、自主垃圾減量作業,已將每日270噸垃圾產量降低至210噸,但縣內垃圾委託竹市與苗栗協助焚燒,無奈碰上歲修、設備故障等問題,導致縣內部分垃圾無法進場焚化,目前各鄉鎮垃圾堆置量累積約2萬公噸。

環保局雖提報「新竹縣多元垃圾處理計畫可行性評估與先期規畫作業」計畫經環保署核定,但興建方案評估至完成興建預計需耗時3年,過度方案包括辦理竹北新豐區域掩埋場活化作業、辦理堆置垃圾產製固體再生燃料(RDF)計畫及研擬各掩埋場堆置垃圾打包作業,將各鄉鎮暫時堆置垃圾,透過簡易分選,將可燃垃圾壓縮打包,待取得焚化量能後進廠焚化。

心得:
    新竹縣此次之所以遭遇垃圾無法消化的問題,乃因境內完全沒有任何垃圾焚化爐,而縣內垃圾都送往外縣市焚化爐燃燒後再找地方掩埋。其實該縣沒有焚化爐可以追溯回到2009行政院變更一縣一爐的政策,當年除了賠償廠商之外,更沒料到了近十年後的今日竟然發生廢棄物無處可燒的窘境。若是當初政府對於人口增長及垃圾數據有多加推演與規劃,也許垃圾處理問題不會成為今天的危機。;而垃圾焚化爐由於其特殊性質,導致當時也有當地人反對設立於竹北地區,此鄰避效應(NIMBY)的呈現也許多少了影響政府決策。以上兩點成因使我意識到政府的決策眼光必須長遠,而且要與民眾妥善溝通說明以促進公共福祉。
    現在環保局重新提報關於新竹縣多元廢棄物處理的規劃,也許未來能使該縣不再陷入今日難題。而短期內的處理方式有一項優秀的產品:垃圾產製固體再生燃料(別名 廢棄物衍生燃料Refuse Derived Fuel, RDF)。根據固態廢棄物衍生燃料技術簡介(作者:工研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 吳佩芬/研究員 葛家賢)的內容,此種垃圾產製固體再生燃料在我國已成功發展至日本的RDF-5等級,惟當今需要更大規模生產方能達到效益。這種燃料相較於普通焚化爐燃燒,其優點包含灰燼體積小、戴奧辛少、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等等,甚至還能送進燃煤電廠使用、燃燒穩定且效率高,對於當今追求永續發展的我國而言,將是一條充滿潛力的道路。
    希望這次新竹垃圾危機能夠是全國的轉機,讓環保單位有機會在過渡期間取得更多關於多元垃圾處理及RDF的經驗,並提供給政府決策階層相關成效與數據,使我國在廢棄物處置與再生能源發電向前邁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